【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官方出版有關降低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 2013年06月15日 12時訊
英國教育標準、兒童服務及技能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簡稱Ofsted)近日出版《遠離麻煩:從學童的觀點出發》(Keeping out of trouble: Children's views)手冊,談論如何避免未成年青少年犯罪的課題。 關于青少年的相關議題過去該單位也發行過諸多的出版物,而且作者幾乎都是來自各領域的學者專家。然而本次較為不同的是該書由187位目前待在兒童及青少年觀護訓練中心(secure training centre)的學童提供他們的意見,并將他們的觀點及看法編寫成這本手冊的主要內容,目的是要藉由這本《遠離麻煩》拉近與一般青少年的距離,讓他們從該手冊當中可以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否偏差。提出這項計畫的是教育標準、兒童服務及技能局所轄的英格蘭兒童權益部門主任Roger Morgan。Roger主任檢視過去的宣導手冊充滿成人及專家的看法,以致于在宣導上成效不彰;因此本次找來青少年分享他們心中的想法,手冊出版后將發送到各中小學校園,相信會有好的成效。 手冊一開始即明確點出成人心中的想法或許會跟青少年的價值觀有些不同,因此當我們傾聽這些孩童的意見之后再與他們溝通,也許成效會比用命令的口氣要求他們會來得好一些。例如讓這些青少年分組討論哪些屬于嚴重犯罪行為時,主要得到的答案包含酗酒、竊盜、搶劫、吸毒及參加幫派等,但也有一些青少年則提謀殺及性暴力等選項或是未婚懷孕的議題。從最后一個答案可以推知未成年孩童的性行為在這些學童心中確實也會造成社會問題。 至于犯罪行為后對于人生所造成的后果,這些學童認為這不只是當下的影響而已,嚴重的行為可能還會影響到自己往后的人生,甚至連累到自己的家人。接著有關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動機,這些孩童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經過小組討論后票選出三種最常被發現的理由:一、無所事事、閑來無事:正因為沒有重要的事情要完成,因此才會想要到處破壞以獲得樂趣。二、幫派或同儕的壓力:青少年這個階段因為要獲得朋友的認可或是朋友的壓力加諸在他們身上,以致于產生犯罪行為。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官方出版有關降低青少年犯罪的調查報告 三、金錢的誘惑:青少年獲取金錢管道通常來自家庭,在零用錢有限制的情況底下,青少年往往會為了金錢而犯罪。在得出最容易引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后,該如何降低青少年的犯罪行為,這群學童給了他們的看法:一、地方政府及社區可以提供更多的休憩中心及娛樂設施:英國中小學學童因為放學時間較早,但往往在沒有地方可以去的情況之下,演變成在外游蕩肇事。因此如果可以有較多的地方及設施提供給中小學學生,如此可以降低他們的犯罪率。二、政府提供足夠的工作給年輕人:針對中學畢業沒有繼續升學的年輕人而言,政府若能提供工作給他們,即能降低這些人有可能因為在外閑蕩進而滋事。三、政府能夠提供足夠的管道幫助年輕人:因為這階段的學生往往與父母在溝通上產生落差,如果政府可以有更多管道可以了解并幫助年輕人,犯罪行為自然也可以降低許多。
Roger教授擺脫以往以學者專家立場撰寫的出版物,提供了這本改從青少年觀點出發所編的手冊,希望未來可以讓校園中的學生更清楚了解如何讓他們自身的行為遠離麻煩與犯罪。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