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第六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呼和浩特預賽在內蒙古工業大學舉行。記者在比賽中發現,選手們都是“中國迷”。
經過前期海選后,來自美國、俄羅斯、多哥、日本、韓國、蒙古等國的31位選手共同競技,爭奪決賽的三張入場券。
比賽共兩輪,第一輪分為自我介紹、才藝展示和評委提問三個環節,三位評委同時亮燈的選手晉級第二輪。進入第二輪的選手中總分最高者直接晉級全國總決賽,其余選手在30秒內進一步打動評委,爭奪剩余兩張入場券。
比賽過程不僅緊張激烈,也輕松有趣。不少留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都表達對中國的喜愛和對中國文化的向往,不少選手都懷有“中國夢”和“中國心”。
評委之一的內蒙古工業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馮小虎告訴記者,有幾位去年參賽的選手在今年來看進步很大。選手們對漢語的理解越來越深,而且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對流行文化的理解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來自蒙古國的得力格是內蒙古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他最后也拿到了全國決賽門票。他的才藝展示表演的是變臉。他告訴評委:“我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我也很喜歡中國文化。變臉我練了兩個月了,我還學過舞獅。未來,我還打算學京劇、學中國功夫。”
蒙古國的洪格爾朱拉才藝展示的是中國傳統舞蹈《驚鴻舞》。“我很愛看《甄嬛傳》。甄嬛就跳過這個舞,我很喜歡,所以我也去學了。”她激動地說。
來自多哥的比歐巴這次表演的是紅色歌曲《打靶歸來》。他告訴記者:“漢語很難,其實任何東西剛開始都很難。但仍要努力好好學。”
直接晉級全國總決賽的烏克蘭小伙哈森在自我介紹時就激動地說:“我是外國人的外表,但我有一顆中國心。我是學經濟的,我希望中國和烏克蘭可以攜手走向美好未來。”
“我來中國九年了,不僅普通話,方言我也都能聽懂了。”來自蒙古國的17歲小姑娘瑪日樂自豪地說。
據了解,大賽組委會將參考選手個人復活渠道的綜合影響力給予被淘汰選手“網絡復活”機會。
據悉,CCTV“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由中央電視臺與孔子學院國家漢辦總部聯合主辦,參賽對象為非中國籍、母語為非漢語的在華留學生。大賽已成功舉辦5屆,第六屆已于今年5月20日開賽,在全國27個賽區、近200所知名高校進行選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