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開始了,每年這個時候,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總會吸引考生和家長的目光,其中有一部分想出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則會關注國外大學的排行榜。而在前一段時間,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排行榜要交贊助費”事件又令他們對“排行榜”產生了質疑。到底國外的大學排行榜是否公正客觀?選擇國外院校時是否要參考院校排名呢?除了學校排名外,還可以參考哪些因素?請聽留學專家的詳解。
一些留學顧問介紹說,學生前往咨詢時首先問的問題通常是“哪些學校排名靠前?”之后才問費用等問題,可見中國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對排名的重視程度很高,然而實際上,學校排名并非首要參考因素。
不同排名體系的評價標準不同
據介紹,目前大家參考的排名主要有美國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英國的《泰晤士報》、《衛報》、《金融時報》評選出的排名,這些都是非官方機構(媒體)評選出來的。“排名中的總分是由很多參數決定的,不同排名體系參數不同,在不同的排名體系下,同一所大學的排名甚至大相徑庭。所以一定要弄清排行榜以什么作為評估參數。比如,《泰晤士報》的排名總分由9項指標構成,包括學生滿意度、科研水平、入學標準、師生比例、圖書館/計算機投入、設施投入、在校學生成績等。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評選則是參考錄取率、畢業率、捐款率、同行評價等。”
同時,還要思考這些參數對個人參考的價值有多大。以英國為例,由《衛報》、《泰晤士報》評出的排名表一年評一次,且有一定的商業性。而由專業機構英國政府高教研究評估會(RAE)評出的專業排名五年才“出爐”一次,盡管數據更新的周期較長,但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曾經有一位同學同時被曼徹斯特大學和埃塞克斯大學的經濟系錄取,當時他很困惑,不知應該選擇綜合排名很前而經濟系排名第14位的曼徹斯特大學,還是選擇經濟系排名第8位、而綜合排名落后于曼徹斯特大學的埃塞克斯大學。留學顧問當時勸導他最好參考專業的排名,這位同學最終選擇了埃塞克斯大學的經濟系。開學約兩個月后,學生給顧問發郵件說:“原來埃塞克斯大學的經濟系在歐洲甚至世界都是赫赫有名,畢業生如果想繼續深造,往往受到牛津、劍橋等頂尖大學的青睞。”
參考“專業排名”更具實際意義
留學顧問指出,專業排名體現了學校在某一專業領域的教研實力、畢業生就業率、研究經費儲備等情況,對中國學生更具實際意義。所以,學生可以先分析哪項是自己的強項,然后思考選擇專業的問題,隨后在專業與學校排名間做個相對平衡的選擇。
美國大學對排行榜不“感冒”
在美國,許多學校堅持人文教育的理念,不愿接受市場化教育和商業化排行的擺布。5月16日,美國第一夫人米希爾-奧巴馬到加州大學墨賽德(Merced)分校作畢業典禮講話,該校2005年建立,名不見經傳,在大學排行榜上是排不上號的。該校位于加州中部經濟不發達地區,當地的失業率高達20%,約有1/3的學生在校一年后就轉往其他學校。然而,也正是這樣的學校,給那些有志向的學生提供了一般學校沒有的機會,學生們開展了各種與當地社會需要相聯系的活動。
凡是信譽良好、有生氣的大學,無不是先自我肯定,然后贏得外界肯定的。美國有不同種類的大學,都有自己獨立的辦學宗旨和價值取向,很難把它們套到同一個模式中去。“大學排行榜”所起的只是簡化擇校信息的作用,以幫助學生和家長在同類學校中作一個快速、簡單的比較。
美國有許多種不同的“大學排行榜”,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每年發布的排行榜。這個排行榜的依據主要是兩個部分:一是各大學或學院自己提供的具體資料數據;二是來自校外教授或行政人員的“聲譽”調查。第一部分的數據包括6年內畢業率和1年后轉學率、錄取新生的要求、教學條件、用于每個學生的支出、預計和實際學生畢業比例、校友捐贈;第二部分是大學同行評審調查,對象是校長、教務長、招生部門主管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