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語是法國高等教育的致命弱點 2013年04月23日 12時訊
法國高教部長Genevieve Fioraso所提出的高教計畫法案中,包含了一項提昇法國學生英語能力的方案,鬆綁了1994年法律的規定,使高教機構更易設置英語課程。新法中兩項寬鬆的例外條款(與外國大學的協議、歐洲計畫)解除了限制。
確實,英語已有顯著發展,特別是在高等學院中。高等學院會議(CGE)評估約有三到四分之一的課程以英語教學。某些學校,例如只頒發商管碩士(MBA)文憑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或巴黎經濟學院Ecole d'economie de Paris(碩、博士),則只用英文授課。
承受國際化的顯著壓力,這些學校知道自己的未來取決于吸引最優秀教授與學生的能力,尤其是來自新興國家的學生。這也是Fioraso強調的論點:「印度有十億人口,但法國只有三千名印度留學生。這很可笑。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英語授課的課程太少。」
即便不把這些學生當作首要目標,法國學生也會從這項方案中獲益。現任一家高級皮件業新創公司行銷主管的Nathalie Bocquet,在2008年就讀Edhec高等商學院時,曾在倫敦進行六個月實習:「我很害怕,我的英語程度不佳,覺得學校沒有幫助我們做好在公共場合以英語交談的準備。」然而,該校對英語的要求很高。她表示:「在校內,學生考前努力沖刺一下就可通過。但面對業界后,便體認到自己的不足。」另一位在紐約律師事務所實習的Skema商業學院學生Quentin Ramaget也有相同經驗:「剛到的時候什幺都聽不懂。我努力練習,在工作中學習。」他跟Nathalie都認為問題可回溯到中學:「我們唸到高中畢業都不會說英語。在Skema,當開始用英語上企業財務課程時,學生無法理解的程度讓授課的美國老師不得不改用法文,但美國老師的法文并不好...。」
高等學院會議主席、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校長Pierre Tapie證實:「高中畢業時,學生的程度受家庭社經背景影響,而普遍來說程度并不佳。因此,我們要讓學生走的路很長。掌握全球通用語言確實是絕對必要的能力。能用英文工作、協商、說服對方,對法國而言,是競爭力的重要元素。」
但巴黎電信科技學院(Telecom Paris-Tech)學務主任Jean-Pascal Jullien也坦承中學教育并非唯一因素。他認為應該「考量教師的能力。并非所有老師都能用英語授課。另外,由于名稱準確性、內容正確性的考量,某些科目應維持以法語授課。」
學校名稱:法國蒙特利爾大學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所在位置:加拿大,Montréal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78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57622人院校地址:http://jianada./school/5074
以英語授課的論點卻有雙面的看法。波爾多第一大學學習與大學生活委員會副主席Achille Braquelaire認為:「對我們的教學團隊而言,英文并非限制。作為研究者,教師都很習慣這門語言。他們以英文發表期刊論文,也在研討會上用英文報告。」
事實上,與高等學院一樣,大學(特別是科學系所)也開始以英文授課。Braquelaire補充:「現在,我們有許多包含英語課程的學程。去年我們也開設了一項每年招收20人左右的卓越學程,設立了全英文的課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