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11日訊 據美國《僑報》報道,眾多來自中國的“小留”幾乎都經歷過一個漫長的適應期。一些“小留”,不但克服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還重新發現了自己。用小明(化名)父母的話來說,他們簡直不敢相信孩子可以有如此巨大的變化。
16歲的小明,從一下飛機開始,就覺得自己自由了,擺脫了父母、老師及家教幾乎全天候的監督,擺脫了為“分數”而讀書的環境,擺脫了為排名而每天“戰戰兢兢”的心情。但是,一時間小明突然間找不到了自己。小明在洛杉磯東區的一所小型的私立學校就讀高中,寄宿在一戶白人的家庭里,除了上學、放學之外,就是在家里上網、打游戲,因為功課很少,學校里還配備了中文翻譯及輔導老師,讓他覺得理科功課很簡單,英文也只要會問“Can you say in Chinese(能不能請你說中文)”就夠了。
一年以后,小明來到他父親的朋友家,看到比他矮了一個頭的12歲的小弟弟在讀一本厚厚的英文書,還可以花半年時間做完了一個大型的物理實驗,同時還學中文,學打球與攝影,生活過得很精彩。比起小弟弟來,他覺得自己的“小留”生活簡直就像是在養老、度假。
小明向父母提出了充足的轉學理由,并用最快的時間轉學到了一所他喜歡的學校,并為此而重讀了10年級。
到了新的學校,他才知道“該念的書完全沒有念”,上課聽英文要靠猜,歷史及社會科學方面還有太多的不知道。于是,他聘請了課外的輔導老師,希望可以將功課讀懂、英文提高。
努力了3年之后,20歲的小明選擇進入了社區大學,小明告訴記者,由于自己的基礎很差,“覺悟”太晚,不能直接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好在父母開通,讓他用了5年的時間完成高中階段,讓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蔚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