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研究計畫公布低收入、成績優異高中生完整大學申請資料 2013年04月08日 02時訊
多年來,研究人員針對程度好但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卻很少申請菁英大學或注冊,而進入他們較富裕的同學所就讀的大學之這種現象進行追蹤。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方法,只需要每人6塊美金,即可每年拓展35,000名高中學生視野,這些學生的成績屬于前10%、但是其家庭收入是最低的25%。 在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中,霍克斯比(Caroline M. Hoxby)和特納(Sarah E. Turner)說明這是隨機對照實驗的結果,了解如果寄發更多的資訊給這一類的學生,是否會改變他們的就讀大學的模式。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系擔任教授的霍克斯比表示,研究人員發現低收入家庭、程度好的學生有多少人數后,希望能找出解決這種現象的辦法。她們希望這個解決方法可以應用在上萬名學生身上,她說,「老實說,能幫助30-50名學生的方法很多,而且是現成的。」
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經濟系教授特納指出,她們倆希望先測試這些辦法,再對外公布。這項實驗用意在于針對低收入家庭、學業成績杰出的學生進行測試,了解有的學生是否會因為收到較充分的大學資訊,在選擇大學時,就會做出不同的決定;或者這些資訊是否能提供給這些學生做出較符合經濟效益的選擇。這兩種情況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研究人員設計并測試了好幾種他們稱為「介入」的方法。一種方法著重于收集一般大學資訊,一種以凈支出為考量,還有一種則包括免申請費,并也測試同時納入多種方法的綜合實驗。總共39,677名來自低收入家庭但學業成績杰出的學生,分別配置至實驗組或對照組。雖然每種方法都有其成效,但綜合實驗的效果最大。將大學資訊以郵寄的方式寄給學生,讓學生和家長了解這些網路上即可取得的資訊。資料由「拓展入大學機會計畫」(Expanding College Opportunities project)負責寄出。
兩位教授從各個介入方法中挑出幾名學生做為樣本調查,以電話訪問的方式了解他們是否記得收到這些大學資料。這一步驟讓研究人員可從兩個角度解讀結果:這些資料對收到的學生有什幺影響;一小部份記得自己收到這份資料的學生,這些資料對他們的影響。結果發現,收到完整資料的學生,申請的大學數比對照組還要多出19%。收到資料且記得自己收到過的學生提出的大學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研究計畫公布低收入、成績優異高中生完整大學申請資料 申請書,比對照組要多48%。在入學及注冊方面的實驗結果也相類似:記得自己有收到過資料的學生,獲得入學許可的人數較對照組高31%。特納認為,這項實驗的目的并非在于左右低收入家庭、成績優異學生的決定,而是提供他們充分的資訊,確保他們和其他家境優渥的同學一樣獲得完整資訊。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