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實踐導向的國家教育發展戰略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實踐導向的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新聞由中國教育報02月08日報道,轉載。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創辦于上世紀90年代,芬蘭語簡稱AMK,意為“多科技術學院”。2003年芬蘭通過法律,明確了應用科技大學的地位和使命。芬蘭應用科技大學的建立形成了與普通大學共同發展、相互補充的雙元格局。
截至2012年11月,芬蘭共有27所應用科技大學,在校生近14萬人,占全部高等教育在校人數的45%,校均規模5181人,在芬蘭這樣一個只有540多萬人口的國家,每20萬人就擁有一所應用科技大學。
系統化培養實現中高職銜接
為適應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芬蘭職業教育層次不斷提升,由中等職業教育逐步提升到本科和碩士層次職業教育。創辦應用科技大學的思想最早來自1981年經合組織的報告,報告建議芬蘭建立有別于傳統大學的多科技術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1991年芬蘭試辦20多所多科技術學院,以專科層次為主。1995年芬蘭議會通過《多科技術學院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與普通大學并行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體系的地位。2003年芬蘭修改《多科技術學院法》,賦予應用科技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士學位的授予權。2005年芬蘭再次修訂法律,學校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從而實現中職與高職學歷與學位證書有效銜接。層次的不斷提升大大增強了職業技術教育的吸引力,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應用科技大學以本科學位教育為主,本科生占94.4%,碩士生占5.6%,為學生本科畢業后繼續學習打開了向上的通道。
芬蘭教育與文化部制訂了中職與高職統一的專業目錄,規定了在人文與教育、文化、社會科學及商業管理、自然科學、技術與交通、自然資源與環境、社會服務與衛生體育、旅游餐飲與家政服務等8個學科領域進行有效銜接。芬蘭應用科技大學根據區域產業結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科學設置學科和專業,注重學科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對接,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和就業市場需求對接。
應用科技大學課程體系注重與高中階段教育的有效銜接。應用科技大學學士學位課程學制一般3-4年,以4年制為主,碩士學位課程學制一般1至1.5年。學士學位課程通過聯考不僅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也招收職業高中畢業生。在大學的前兩年教育中,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實踐導向的國家教育發展戰略 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彌補兩類生源知識基礎和結構上的差異,普高生源適當加強專業基礎課學習,而職高生源則適當加強文化課學習。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注重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通過企業實習和項目教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4年制課程中安排了一個學期的實習課,學生與企業簽訂書面合同,合同規定學生在企業一線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參與足夠的生產或技術項目,學生不僅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生產和項目中,而且還能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培養軟技能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應用科技大學瞄準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地方政府、企業和組織組成發展網絡,形成長期穩定的發展合作伙伴關系,共同設立研發項目,學生通過參與項目來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例如,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以作業的形式,吸收學生參與當地企業的研發項目,與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一起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完成企業研發項目。應用科技大學還注重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通過建立國際合作網絡和開展國際項目,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化人才。
多樣化形式發展繼續教育
發展繼續教育,推動終身學習發展,不僅是芬蘭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而且也是應用科技大學承擔的重要使命。學士學位課程招收具有職業資格的成人學生,碩士學位課程招生對象則要求教育背景的一致性和實際工作經歷,面向那些取得了應用科技大學本科學位,或具有應用型專業本科學位并至少有3年專業工作經歷的人員。
實施開放高等教育,推動繼續教育深入發展,向企業人員開展定制培訓,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在建立學習型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赫爾辛基大都市應用科技大學建有開放學校。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開放高等教育面向人人,不受年齡和教育背景限制,主要開設大學基礎學位課程,一般晚間授課。短期專業化學習課程主要面向已取得本科學位或職業學院本科學位的人員,旨在深化和拓展學習者專業知識,促進個人專業成長,提升應對專業領域發展挑戰的能力,課程可在1-2年內完成,授予30-60個學分。行政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采用模塊循環教學,每月一個教學模塊,學員可在一年中任何一個月入學。()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實踐導向的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中國教育報》2013年2月8日第2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