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對女生來說,教數學科老師的性別真的有差! 2013年02月08日 12時訊
老師的性別究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沒有影響?這個問題近來成為教育及性別研究的討論焦點。根據一項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小學時期,女學童若是被女老師教數學的話,她們的學習成果要比由男老師來教得好。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男學童的學習成果并不受老師的性別影響。
這項研究是由克萊蒙邁金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經濟學教授海瑟.安塔可(Heather Antecol)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分析1,600位一到五年級男女學童的數學成績所得到的結果。這些學童來自于巴爾的摩、芝加哥、洛杉磯、休士頓、紐奧良和密西西比三角洲社區,一共17所小學,包括94名男女老師。研究報告是在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年會上發表。
這些教師平均擁有六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但該研究中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學生,他們的老師是具有數學或相關學科的學士學位(如工程,經濟或會計)。將近三分之一的老師是男性,這個比例遠比全國平均要高出數倍:全國只有十分之一的小學老師是男性。
安塔可教授和其研究團隊也發現,女老師若是具有數學相關教育背景,那幺被她們所教導的女學童進步神速的效果很明顯;但若沒有相關背景,其教學效果就會滑落。
相反地,男學童的數學成績完全不會因為老師是女的,或是她們有沒有數學相關背景而有所影響。和女老師相比,男老師無論是不是數學相關科系畢業,都不會對學童的學習成果產生影響。
難道這就代表說,男人天生就比女人適合擔任數學老師嗎?答案也不盡然。因為研究人員發現,若學生們的老師都是數學相關科系畢業的話,學童們的數學成績就不會因為性別而出現明顯的落差。研究人員也發現,男女老師的教學方式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計劃共同主持人,也是該校助理教授奧茲拜里克(Serkan Ozbeklik)表示,「學童對性別的認知在七到十二歲之間會迅速成長,而學童在小學時的各種經驗,無論正面或負面,都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發展。像是選擇升學或就業,選擇大學主修科目等等。」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席安.貝拉克(Sian L. Beilock)在2010年的研究中也發現,女學童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原本學業表現和男學童一樣好。但如果她們的數學老師是女性,而且對數學沒有自信的話,她們的數學成績就會變得比男同學要差。而且這些女學童也會開始認為,男生的數學就是比較好,而女生擅長的是閱讀。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對女生來說,教數學科老師的性別真的有差!貝拉克教授的研究中沒有包括男老師,部分原因是美國小學中很少有男老師,所以無法比較出教師的性別是否對教學效果有影響。
奧茲拜克里克則認為,根據他們這項新的研究結果,老師對于教數學的自信心,可以改善學童因性別不同而造成的學習差距。該現象在女老師及女學生的身上最為明顯,這一點到了大學也是一樣:大學生常常會發現,只要是女教授的數學課,她們班上女學生的學業表現通常都會比較杰出。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