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青少女之間的人際攻擊 2013年02月08日 12時訊
「人際攻擊」(Relational aggression) 這個名詞是用來形容以傷害或控制同儕來傷害別人的行為。科羅拉多家庭與兒童基金會(The Colorado Foundation of Families and Children)對它的定義是:「運用人際關係去傷害別人;例如製造謠言、散播八卦、嘲笑捉弄。組成派系,或是刻意疏遠別人。」
少女之間的人際攻擊現象由來已久,但是隨著嚴重霸凌事件的增加,也讓人愈來愈注意這個問題。少女們通常會透過尋找模仿人物,如:父母、老師、同儕以及名人,來導正自己成為正面的人物;不幸的是,媒體往往充斥著不良的模仿人物,而這些人物總是在傳達不正確的訊息給我們的下一代。
例如,名人總是可以賺很多錢。
例如,要成為名人,就讓自己出現在電視上、雜誌上以及報章雜誌上。
《怪女孩出列》(Odd Girl Out)的作者瑞秋.賽門斯(Rachel Simmons)說,「青少女霸凌問題已經達到新的高峰,因這問題的凸顯所受到的重視,反而令這群青少女愈來愈感到不安。真人實境秀的製作團隊就發現暴戾少女有出賣別人的傾向,而她們也寧可為了拿到高分,不惜成為令人震驚的暴力女性。」這些實境節目獎勵參加者的方式不外乎幫她們出書、設計週邊產品、增加她們的曝光率﹣﹣總之就是讓她們成名,然后擁有一大堆粉絲。讓這些暴戾女孩曝光的管道已經觸及到最幼小的兒童,許多兒童節目都能看到這些『偶像』。因此,比起過去,現在的青少女能目睹現實生活中的人際攻擊的機率高出了十倍以上。在一項對電視節目的分析中,研究者發現最暴戾的女生通常能透過她們的行為而得到最高分。
除了電視媒體的曝光外,網路也在助長這些暴戾女孩的行為。現在的孩子們很了解科技,他們知道怎樣才會有高度的曝光率跟申請帳號。在過去,暴?女孩可能只是寫紙條給另一個女生,然后偽裝成是某個男生寫的;如今 ,現在的孩子則是可以使用不實的照片,然后像野火一般把惡意的訊息迅速傳播給其他人。
賽門斯說,「科技改變了少女們的日常人際關係。若是一個女生說,『我如果一天沒上Facebook我就會死』,如今已成為他們稀鬆平常的一句話。許多小女生是抱著手機睡覺的,一邊睡一邊等待新訊息PO出時傳來的震動。她們把手機變成是身體衍生出來的器官,若沒有隨身攜帶,就覺得好像少了什幺。在2012年,青少年們傳簡訊的次數每月高達3000次。」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青少女之間的人際攻擊究竟發生了什幺事?
某些女孩認為如今已經是21世紀,什幺都可以當成玩笑,許多交錯雜亂的訊息透過四面八方的媒介傳送給她們。大人會跟她們說,「不要像個乖?的女孩」,但自己又很愛看那些充滿了乖戾女孩或女性的實境節目,當自己都無法以身作則,又如何讓孩子們照你的話做呢?
某些乖戾女孩并不在意自己的尊嚴,這是她們讓自己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一點的方式。另一種方式則是會用成群結黨的方式讓更多人認同自己的行為,并且用這種集體的暴力來操控人際。賽門斯做出結論說,我們必須讓這些女孩們了解,想要好好的活在世界上,其實并不需要讓自己變成一個乖戾的人;她們也不用活得這幺沒有安全感,因為當一個人總是想著把別人打倒,對自己也會造成負面的影響。還有很多正向的、自我充實的、以服務為導向的行為與人格值得青少女們學習。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