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憂心現代家長對于孩童的過度保護 2013年02月01日 10時訊
英國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兒童心理學教授妲雅?拜倫(Tanya Byron)日前在北英格蘭教育論壇(North of England Education Conference)研習會議中表示,因為社會環境變遷與對于犯罪率居高不下之憂心,現代家長教養小孩的方式採用「監禁教養」手段(in captivity),實在不利于兒童成長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妲雅?拜倫(Tanya Byron)教授根據自己切身觀察表示,現在孩子們慢慢地不知道什幺叫作「跌倒了,自己站起來,拍拍身上灰塵,繼續游戲」(fall over and dust themselves down to start playing again),孩子失去了自由自在戶外玩耍的機會,每日社會新聞不斷提醒閱讀人社會環境有多險惡,加上少子化影響,家長教養小孩方式都以避免危險作為最優先考量,呈現一種過度保護的現象。該心理學家感嘆地說:比起我長大時的英國一九七零年代,其實現在并沒有比以前有更多的綁架犯與戀童癖者,但為什幺已經很難看到孩子們放學后沒有家長的陪伴,而能在街頭巷尾與鄰居嬉戲?
因為家長的憂心,小孩不再學會自已跌倒站起來,也失去從小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機會,這些成長機會被家長在無形的過度保護模式中失去了。從醫院急診室的數據可以證明這個現象,近年來孩童因為輕微受傷就直奔急診室的案例增加許多;家長不放心孩子自行上學;在學校里一直以來兒童的課余游戲,例如把七葉樹果實(conkers)插在小樹枝上,比賽誰先將對方樹枝上果實打落的童年游戲,很多家長與學校居然在討論是否要強制規定學生必須戴著護目鏡才能進行此活動;此外,一些學校也已經禁止了丟雪球(snowballing)的雪中嬉戲,因為深怕雪地里有滲雜些小石子,可能會打傷同學。
兒童心理學教授妲雅?拜倫(Tanya Byron)進一步表示:冒險與挑戰精神是未來孩子能否成為一個有自信以及有能力的成人的關鍵,但我們看到現在小孩已經漸漸失去這種成長的機會,而這種避險文化(risk-averse culture)已經導致許多家長過度敏感,經常預期生活中將會有不利孩童因素出現,也因為對于小孩的過度關心,往往給孩子較嚴格的生活規準,此態度會影響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同樣地認定環境是充滿危機與不安全的。此外,因為過度保護式教養的家長其實也潛意識地在灌輸一種父母與子女上下的階級權力關係,親子相處變成不是以溝通為基準,而是以「聽話」為目的,孩子將來長大的溝通與社會協商技巧有可能因此較為薄弱。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憂心現代家長對于孩童的過度保護這種過度保護的家長日漸增多,也因此多了一種稱呼方式-直升機家長(Helicopter Parents),因為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不停地盤旋在孩子的上方,甚少讓孩子曝露在他們視野所不及之處。現今家長應該學會在合理與安全範圍內適度放手,家長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留給孩子一些自由決定的空間,他們才能感受到自主性以及知道作決定與承擔后果是一體兩面之事,適度放鬆的教養方式,反而更能培養孩子品格、價值觀、責任感、勇氣、自尊、尊重與自信。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