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蘭格實驗室成功讓生技產品商品化 2013年01月30日 10時訊
從觀察試管中的小顆粒、實驗玻片上的成分,要如何發展出一間年營收一億美元的公司?現年64歲的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der)博士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1980年代開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的蘭格實驗室成立了藥品公司,至今已發售了許多治療癌癥、糖尿病、心臟病、阿茲海默癥、以及其他許多疾病的藥物,甚至包括了促進頭髮生長增長的藥品。 蘭格實驗室是生物技術產業的領導者,他們將生技研究的發現製成藥物,并且將這些藥品推廣到市面上,他們的工作對于生物技術的應用推廣功不可沒。 蘭格博士本身是一位化學工程師,他曾經參與了25家公司的創業過程,擁有811項專利(包括已經核準的和申請中的)。有超過250家公司取得了蘭格實驗室的核準生產他們的專利藥品。 位于波士頓的北極星創業投資公司( Polaris Venture Partners)已在18件與蘭格實驗室相關的事業中投資了220萬美元,北極星公司的創辦人之一泰瑞麥奎爾說:「這些公司所生產的藥品已經幫助了數百萬人改善健康。」 蘭格博士和他的實驗室(由60位博士生與博士后研究員所組成),發展出一套可以游走在學術研究和商業市場之間的方法。過去30年中,包括M.I.T.在內的許多大學成立了管理專利執照的部門,以應付將學術研究成果轉變成商品的工作,這類的管理部門已經成為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產業界的主要管道,并且也成為學校的收入來源之一。 科學研究與產業的結合在醫藥領域特別重要,生物醫學的研發財源通常必須仰賴公共投資,而研究的單位多半是大學中的實驗室。蘭格實驗室的產品之一是用來治療腦癌的化學治劑晶片,由衛材公司(Eisai Inc.)取得專利。而蘭格實驗室發展的糖分子定序(sugar sequencing,此技術可以改善血液稀釋劑的安全性和功效)工具的專利權則由動量製藥(Momenta Pharmaceuticals)所有,他們藉此賺進了2,840萬美元。另外一項用于醫療診察的奈米晶片則由T2 生物系統公司生產,最近償還了2,300萬美元的融資。 蘭格博士在實驗室中扮演提供創新點子的角色,他的實驗室伙伴認為他有「闖入未知探索知識」的能力,他也是一個很有效率的老師,以「回信太快」著名,「不論是研究生還是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蘭格實驗室成功讓生技產品商品化 美國總統,都可以在二分鐘內收到他的電子郵件回信」,部分由蘭格實驗室畢業的學生已經開始經營生物製藥公司,或者在大學中有自己的實驗室。蘭格教授說他把帶領學生當成是「家庭的延伸」,希望學生們也都能在這個領域里獲得成就。 蘭格實驗室的研究目標和一般製藥公司的實驗團隊相當接近,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在于,一般公司通常無法具有學校實驗室般持續研發的能力和靈活度,也比較難跳脫既有的知識領域去發掘新的可能,因此,製藥公司多半急于和研究型大學的實驗室合作。 藥廠與大學研發團隊的合作有時也會有利益沖突的問題發生,例如今年度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的(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enter)的主委持有某合作藥廠的股份,彼此之間被懷疑有利益輸送的可能。巨大的商業利益是否會左右研究發展方向,使其背離社會整體利益,是值得大眾與政府關注的問題。蘭格博士指出,他的學生多半還是留在學術界,可以獲得業界提供的研究經費,但不能在這些公司擔任顧問以外的職務。M.I.T.的技術執照辦公室指出,他們會保障非營利組織、非商業的研究、教育單位使用研發成果的權利。每一項發明的權利都由發明者、學校、投資者共同持有,以確保公共投資的研發成果不被商人獨佔。 由大學研究團隊發展出來的藥品的確幫助了很多病患,但生髮劑之類的商品實在不能說是對人類福祉有重要貢獻的發明,但這項商品之所以誕生,其實是由一個研究治療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的藥物的計畫開始的,化學物質產生的療效有時并不見得符合原本的研究目的。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產出都是成功的產品。新藥不見得可以通過臨床測試,也不見得比其他實驗室發表的藥品更具療效,因此藥品上市前都需要經過審慎的評估。蘭格博士目前正和M.I.T.綜合醫院的喉部手術和語音康復中心合作,測試一種可以讓喉部韌帶更加柔軟的凝膠,這種新藥用狗做臨床測試的結果良好,但需要更多的測試來確定它是否能成為一項新的商品。 研究是否能成功有時很需要運氣,而蘭格實驗室精神正在于相信「沒有不可能的事」。【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蘭格實驗室成功讓生技產品商品化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