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Ofsted年度中小學視導報告簡介 2013年01月07日 10時訊
英國教育標準、兒童服務及技能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 Ofsted)最近出版了2011-2012年度視察報告。這是麥可?威爾蕭爵士(Sir Michael Wilshaw)就任該局總督察長之后第一次的年度報告。在這次大規模的調查中,總共進行了25,000人次的視導,範圍遍及英格蘭的學校、家庭及社區單位等。 本次調查除了從學生的課業表現著手分析學校的績效之外,同時亦涉及到社會照護服務學童部分;由于主題過多且廣泛,因此實際上這份總報告書共分成三個子題,這次只發表了其中一項子題,而總報告書的最后三分之一則得等到2013年夏天才能正式出版。另外,為了讓一般民眾都能了解報告書當中關于學校學生總體表現的數據分析,Ofsted因此還特別架設專屬網頁(www.dataview.ofsted.gov.uk),透過這些清晰的圖表說明可以了解英國學校的學生課業表現。 在這次針對學校績效表現為主的報告當中總共有三項重點:一、英格蘭地區的中小學整體表現與過去相比是呈現進步的趨勢,至于要名列全球頂尖排行榜則還有一段需要努力的過程。二、學校的個別表現基于各地行政當局效能差異以及夾雜太多因素,導致某些地區的小孩在接受良好教育的選擇上出現嚴重的差異。三、Ofsted特別關注各地所提供給16歲以后青少年的學習和技能服務,尤其是有些學院的課程訓練并無法讓受訓的年輕人立刻面對外在的職場工作。
其中針對第二項的發現結果Ofsted在這報告書中有特別的說明。大致說來英格蘭有70%的中小學總體成績表現可以被歸類為良好和優秀的,然而這個數據在五年前為64%,三年前則有66%,因此是呈現進步的趨勢;同時這個數字的提升也反應了與三年前相比足足多了50萬的學童在比較優良的學校環境里接受教育,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仍然至少有230萬的學生是處在資源不豐富或是學校表現不及格的環境當中求學。另外,與三年前相比,總共多出1,000所中小學績效達到辦學卓著的標準,至今則共有2,500所績優學校位處于英格蘭資源不足或偏遠地區辦學。
接著這份報告進一步點出一項重大的問題供人省思,例如倫敦市下轄的坎頓區(Camden)學生,進入當地優良小學的機率可以到達92%,但何以位在考文垂(Coventry)下轄的達林頓區(Darlington)學生,卻只有42%的機率進入當地優良的小學就讀。報告直指在經過督學視導訪查之后發現,問題其實就出在當地政府或當地學校的領導效能(leadership)不彰,造成即使中央資源跟經費下放但仍有學校的績效表現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
學校名稱:英國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所在位置:英國,Edinburg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582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5748人院校地址:Student Recruitment & Admissions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57 George SquareEdinburghEH8 9JU,Unit5498
雖然這份報告歸納了這些視導的結果并提出上述的結論,但有些教育學者專家卻認為Ofsted的目的似乎是想要呼吁中小學校的管理權應由中央主導而非地方這種說法。目前英格蘭地區的官方中小學有兩種模式,一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經費也是直接撥給學校,辦學強調的是績效表現;另一種則因為強調辦學自主特色,因此多由地方政府管理,經費則由中央到地方層層下放。
儘管此次的調查報告意外引起外界一些質疑,但整體而言報告所點出的問題及建議也足以提供英國的教育學者、專家及家長做為參考。
資料
學校名稱:英國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所在位置:英國,Edinburg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582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5748人院校地址:Student Recruitment & Admissions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57 George SquareEdinburghEH8 9JU,Unit5498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