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新聞資訊】破解新漢語水平考試(HSK)語法難題 《破解新漢語水平考試(HSK)語法難題》新聞由人民日報海外版12月17日報道,轉載。
“聽力容易 閱讀發懵 語法傻眼”
破解漢語水平考試語法難題
被稱為“漢語托福”的漢語水平考試()剛剛結束。今年使用的是新版本。日前,據《錢江晚報》報道,72名參加該次考試的海外漢語學習者認為,考試中的閱讀與寫作很難。此消息引發了有關新漢語水平考試()的討論:語法題目是否偏難?海外漢語學習者如何備考?對外漢語教師如何輔導?
存在問題:閱讀發懵,寫作傻眼
新漢語水平考試()是國家漢辦組織中外漢語教學、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測量學等領域的專家,在充分調查、了解海外實際漢語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吸收原有漢語水平考試的優點,借鑒近年來國際語言測試研究最新成果推出的新型漢語水平考試。考試分為6級,難度逐級增大,參考者多為海外的漢語學習者。
來自非洲阿爾及利亞、現在就讀于化學化工專業的哈尼,當被問及其參加新漢語水平考試的感覺時,他手舞足蹈地說:“我是去年參加的考試,考的3級。聽力能聽懂,可以做出來,沒問題。閱讀里的語法比較難。我不懂為什么一個‘行’既可以理解為‘可以’,又可以當‘走路’。”
當被問及同樣問題時,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學院的日本留學生羅拉則坦誠地說:“6級寫作我覺得不太容易,給所有考生10分鐘的時間看1000多字的文章,然后用半個多小時,針對原文縮寫成400到500字的文章。時間比較緊張,題量較大,總的來說寫作這塊太難,用中國話就是一遇到就傻眼。”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考務部主任柴省三教授說:“難易是相對而言的。其實新漢語水平考試與2010年之前的漢語水平考試相比,難度是有所降低的。留學生在閱讀方面遇到的語法問題,其實多與語言的性質有關。漢字組合成詞語時注重意合,而英語則側重于形合。另一方面,一詞多意或者多詞一意也并非漢語所特有的現象。如英語中的visit不僅有參觀的意思,也有拜訪之意。”
解決問題:多讀、多寫、多觀察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新聞資訊】破解新漢語水平考試(HSK)語法難題多年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侯玲玲老師說,語法是學生認為比較難的部分。拿韓語和漢語比較,韓語說“我飯吃”,漢語則說“我吃飯”;韓語說“只要有時間,就他去爬山”,而漢語則說“只要有時間,他就去爬山”。這兩個例子反映了韓國學生學習漢語的最普遍問題:一是韓語句子的基本語序是“主賓謂”,而漢語則是“主謂賓”;二是漢語中補語的位置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弄清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經過不斷練習,通過漢語水平考試還是問題不大的。
有著6年對外漢語執教經驗的李燁老師則直言不諱地說:“新漢語水平考試與2010年之前的漢語水平考試相比,難度降低了不少。1級至3級對國外漢語學習者比較容易,4級至6級相對于前3個級別難度有所增大。閱讀和作文要想提高的話,必須各個擊破。閱讀方面,精讀很必要,平時要多閱讀報紙雜志,多看中國影視作品;而作文方面,需要多練、多寫、多觀察。考試中雖然語法方面的題不多,但是對語法的考核滲透在每一個題中,所以當聽說讀寫4個方面都有所提高的時候,語感有了,語法也就不難了。”
柴省三教授認為,在漢語水平考試中,寫作能力是考察語言的輸出能力,與聽力、口語相比,要求最高。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要想提高,必須經過長期的積累。二者能力的提高,除了三多()之外,別無它法。
語法是一種語言組詞造句的基本規律,總結語法的目的是用較少的時間掌握該種語言。漢語的特殊性在于,看似規律而又無規律。比如組詞造句,有些漢語學習者怎么也不理解,可以說“杯子”、“筷子”,為什么不能說“碗子”。中國人謙稱自己對客人的招待是吃“便飯”,外國人稱贊中國人的盛情時情不自禁地說道:“很豐盛了,真是一個大便飯。”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加上一個“大”字就會引起哄堂大笑。
漢語語法不像西方的印歐語系、斯拉夫語系和東方的日語、韓語等語言,那些語言往往有一些形式上的標記,死記硬背就可以解決問題,漢語不行。要想說好漢語,不僅要理解漢語語法,還需要你到漢語的環境中,真實地感受漢語的魅力。()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新聞資訊】破解新漢語水平考試(HSK)語法難題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