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英國倫敦大學 University of London 所在位置:英國,London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36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語言 預科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135090人院校地址:8310
2012年12月07日 10時訊英國倫敦市于今(2012)年11月17日首次辦理倫敦教育節活動(London Festival of Education),今年的倫敦市顯得特別的熱鬧非凡,延續今年6月歡慶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登基六十週年活動、7月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8月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于今年11月再度推出倫敦教育節活動,以位于英國倫敦市中心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為地點。身為英國首都及大都會的倫敦市,其學校教育表現是世界上唯一首都學校的教育表現優于全國學校表現的城市(注1),整個活動的主體也是圍繞在倫敦市的教育議題。匯聚教育各方團體,以活潑且深刻地討論教育議題的方式來慶祝教育節,兼容藝文表演的感性媒材與智性對話的理性討論。計有超過1500人參與此次盛會,參與人士包括教育人員、學生、家長、政府人士、政治人士、專業表演人士等 首次舉辦的倫敦教育節,邀請了英國教育大臣麥可?戈夫(Michael Gove)、英國教育、孩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Ofsted)局長麥克?威爾蕭爵士(Sir Michael Wilshaw)、英國教學局局長查理?泰勒(Charlie Taylor)、英國上議院議員、倫敦市藝文部副市長、前任教育標準局局長、世界知名教育學者、政府教育顧問、學校校長、知名作家、BBC廣播主持人、新聞從業人員、教育公司管理人士等等,共有70位講者,22個合作組織一齊出席商討教育問題。負責本次教育節活動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IoE)一共開闢了13個場地空間來供應65場次的大小活動,有專題演講與評論、有大師對話、工作坊,也有表演展示等不同型式,聚焦于以活潑的方式討論教育的大議題,并不限參與對象,歡迎各方人士自由參與。其規模之大、邀請人士之重要性、討論議題之廣泛,參與及進行方式的多元,均為難能可見。 開場活動由教育大臣麥可?戈夫與新聞記者的對話展開,談論「何謂一位受過教育的人?」,面對多元族群大熔爐的倫敦大都會,教育大臣期待于2025年時,百分之80至90在英國接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有充分使用英語的能力。不過,根據英國獨立報的報導,當教育大臣在會中對在場的聽眾提及許多教師缺乏教學的抱負與對學生熱情,往往將學校帶往失敗時,致使許多現場與會教師當場向教育大臣激烈地質問,使得現場氣氛一度激動。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首次倫敦教育節 以深刻活潑方式討論教育議題 在另一場次中,英國教育、孩童服務與技能標準局(Ofsted)局長麥克?威爾蕭爵士針對「教學的重要性-英國教育標準局的觀點」發表演講,強調教師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學的品質其實與學校的領導息息相關,因此,該局轉而同樣注重學校領導的重要性。同時局長也重申,負責全國學校視導評鑒的該局,并沒有對所謂的杰出學校(outstanding school)有特定的預設框架,請教育界不要誤解標準局的立場。 除了官方代表的演講與對話外,在專家學者的對話方面,本次活動邀請到幾位世界級知名學者,澳洲墨爾本大學約翰?哈蒂(John Hattie)教授、芬蘭的學者帕思?薩爾伯格(Pasi Sahlberg)教授與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校長克里斯?赫思本茲(Chris Husbands)共同對話討論「如何締造成功的教學-全球的觀點」。亦有針對英國現行教育問題進行討論的議題,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史蒂芬?鮑爾(Stephen J. Ball)教授主持討論「教育能夠用來營利嗎?」,與持有不同觀點的兩位與會人士共同討論目前英國學校體制改革后的教育市場化與企業經營學校的問題。此外,其他的討論議題尚有「學校的自主總是有助于學校改善嗎?」,由前任教育標準局局長與推動公辦民營學校的上議院議員進行對話討論。教育節活動中亦穿插有中學生的科技創意展示,藝術表演團體的展演,實務工作坊的對話。活動的尾聲則由知名的私立中學學校校長、廣播節目主持人、兒童小說家與詩人、兒童慈善基金會創辦人、數學教育教授、青年作家,一齊分享生命旅程中的學生經驗,以及對他們影響深遠的老師形象。 辦理本次活動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校長克里斯?赫思本茲表示,這樣的活動是意義非凡的、劃時代且刺激的,以活潑創意的方式來慶祝教育節,今年雖為第一次舉辦,但往后將持續每年辦理下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