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40年歷史的臺灣公費留學考試制度將出現重大變革。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教育部門提出方向,計劃將獎助人數由目前每年100多人增加為200多人,且不再要求學成后返回臺灣服務,取消筆試,希望號召更多優秀學生留洋,厚植臺灣人才庫。
相關官員指出,臺灣學生近年到海外做交換生、游學、度假打工人數增加,但攻讀哈佛、耶魯、劍橋等名校的學生數卻愈來愈少,應透過公費留考制度激勵。
臺當局“教育部長”蔣偉寧畢業自美國斯坦福大學,他去年訪問母校及加州理工學院等多所名校,發現臺灣出去的學者只剩下5、60歲這一輩,30、40歲年齡層的幾乎見不到了,人才嚴重斷層。
主持人才工作小組的知名學者、臺灣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錢致榕憂心,“早年沒錢時人家都肯拿獎學金來‘娶’,現在臺灣學生帶著‘嫁妝’,這些名校還不一定收。”建議不只要改公費制度,還要提升島內大學水平。
臺當局“教育部”官員林文通表示,未來公費留考生將限制只能讀排名世界百大的頂尖大學,或該領域排名前30的學校。目前可攻讀碩、博士,未來只獎助博士生,每年可領4萬美金定額補助,約新臺幣120萬元。
公費生原本限在學成后90天內返回臺灣,2年前放寬為只要在排名百大的大學服務,即可申請延后返臺,最長15年,未來則計劃全面取消。
蔣偉寧強調,現在重要的是送人才出去,回不回來不重要,留在海外的臺灣人成為學術權威、意見領袖,對臺灣一樣有貢獻,海外人才也可能在年長有成后再回臺服務。
臺灣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李振清贊同改革方向,他表示,臺灣優秀學生還是有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教育部”好好倡導,一定可激勵更多優秀學生留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