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國外校外培訓如何實現"管之有道" 《國外校外培訓如何實現"管之有道"》新聞由中國教育報11月23日報道,轉載。
近年來,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國內校外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面對其大而混亂的現狀,校外培訓已然成為近日我們密切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為此,本報就國外校外培訓問題以及國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情況組織相關稿件,以期為國內提供借鑒。——編者
校外培訓:國外如何實現“管之有道”()
校外培訓讓很多孩子承受著過重的壓力。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
日前,“影子教育”研究專家,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所長,香港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克·貝磊()教授參加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的“北京論壇()”,并就全球校外培訓問題接受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校外培訓是主流教育的“影子”
襲轉全球:校外培訓冷熱不均卻為大勢所趨
記者:目前,國際上把校外培訓()稱為“影子教育”,您可否介紹一下為何會這么比喻?
馬克·貝磊:校外培訓模式模仿學校的教育體系,只是因為主流教育系統的存在而存在,就像滋生在“影子”里,而且其規模和模式隨著主流系統規模和模式的變化而變化。此外,幾乎所有的社會,對主流的關注遠遠超過對“影子”的關注,校外培訓也因此而存在于“影子”里。
結合實際而言,當學校教學質量好的時候,處于“影子”中的校外培訓機構就會偃旗息鼓,但當學校表現欠佳的時候,校外培訓機構就會異常活躍。
記者:從全球范圍看,校外培訓呈現出一種什么樣的狀況?
馬克·貝磊: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校外培訓都趨于明顯和迅猛,并且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具體而言如下:
在中國的臺灣和香港、日本、韓國等東亞社會,校外培訓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并且已經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之中。當然,最近十年,中國的大陸也開始發展迅猛。這種現象部分源于東亞崇尚教育、強調勤奮的儒家傳統。校外培訓主要服務于成績優異的學生。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國外校外培訓如何實現"管之有道"在蘇聯和東歐,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校外培訓的規模并不大,但后來,經濟崩潰,教師被迫從校外培訓賺取額外收入以保持在貧困線之上,校外培訓極大地擴張了。
在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校外培訓的規模一直不算太大,但由于決策者強調校際競爭,家長也開始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校外培訓投資的回報,校外培訓大為擴張。一些國家的政府甚至鼓勵校外培訓,并將之視為幫助成績落后學生的途徑。
校外培訓在非洲也變得更為顯著。這種趨勢部分反映了在缺乏健全的問責和監管制度的教育系統中,教師知道自己有創收的機會。同時,非洲的教育系統可能開始類似于南亞的教育系統,表現為在那里,特別是城市地區,校外培訓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而且,與蘇聯一樣,教師視校外培訓為彌補收入不足的方式。
在拉丁美洲,受傳統影響,除高中階段外,校外培訓相對不多,但其正如西歐、北美等一樣在發生轉變。
記者:全球校外培訓現象越來越多,這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嗎?
馬克·貝磊:這是大勢所趨。很多校外培訓一直以來都是非正式的,但現在越來越結構化和商業化。而且,不同的校外培訓機構可能互有關聯,甚至跨國運作。例如,建立于日本的公文學校已經為45個國家的400多萬學生提供數學和語言輔導。
違悖公平:“的士教師”凸顯負面效應
記者:為什么當前全球的校外培訓現象越來越普遍?
馬克·貝磊:首先,這是教育競爭的需要。世界各國的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其次,較之以前,人們普遍越來越富裕,因而有足夠的錢支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再其次,生活與工作中的競爭越來越多,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可以讓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在一起競爭。最后,世界上一個孩子的家庭增多。
記者:既然校外培訓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那么,校外培訓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馬克·貝磊:校外培訓有好的一面,像日本、韓國能夠快速崛起,他們的教育系統——包括強調校外培訓——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校外培訓幫助學生完成課程,結構性地填補孩子的課外時間,并改善了兼職教師的收入。然而,校外培訓有負面效應。這種趨勢讓很多孩子承受著過重的壓力。例如,在韓國,很多孩子上學,做作業,吃飯,家教,然后睡覺,每天循環,就像一個機器娃娃。同時,如果校外培訓交由市場力量,那么很可能維持甚至增加社會的不公平。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國外校外培訓如何實現"管之有道"要強調的是,這種教師參與校外培訓現狀讓我很擔憂。很多教師因為待遇低,需要通過兼職校外培訓來改善生活,而且這種狀況在印度、俄羅斯等都存在。然而,如果教師在學校講課,同時還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那么他們會很累。我們稱他們為“的士教師”,因為他們下了課就奔上的士,并前往校外培訓機構。如果一些教師給自己的學生進行校外培訓,這會導致他們更關注某些學生而忽略了其他人,這就造成了教育不平等。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強調學校要不斷進提高教學質量,從而讓家長和孩子認識到沒必要上輔導班。
記者:在您看來,全球校外培訓的模式是否在發生變化?
馬克·貝磊:當然,校外培訓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因為校外培訓只是一個“影子”,當學校教學模式變化了,校外培訓模式也自然隨之而變。而且,現在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校外培訓模式也正因為科技而改變。例如,像韓國和南非這種差異顯著的國家,都可以通過電視節目進行校外培訓,而且越來越多的校外培訓完全不用學生與教師面對面,只需要借助電子郵件、網絡電話等就可以。
考驗政府:對校外培訓不能過于防備但須把關
記者:為了克服校外培訓機構的消極影響并發揮其良性作用,您認為政府應該怎么做?
馬克·貝磊:有幾個方面需要考慮。
首先,政府必須意識到校外培訓發展是大勢所趨,必須意識到通過考試改革來抑制校外培訓需求要考慮到各種利益的平衡,必須意識到為能進入精英院校而尋求的校外培訓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必須意識到尋求校外培訓的壓力大多不一定來自成績落后的學生,而可能是來自成績優異的學生,而且就國際比較而言,校外培訓也許在成績好的教育系統()比成績差的教育系統()更普遍。
其次,政府不應該對校外培訓機構過于防備,而是應該借此建設性地、細致地思考,例如人們在各種校外培訓中尋求的是什么,特別是當家庭大聲抱怨免費公立學校的班級人數超過35人時,卻為何愿意付錢讓孩子上110人的輔導班等問題。我相信,通過從“影子教育”中學習,能幫助政府研究發現更為廣泛的教育、社會和經濟特征,從而改進并找到符合本國國情的監管體系。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國外校外培訓如何實現"管之有道"再其次,校外培訓機構需要登記和注冊嗎?我認為很有必要,而且校外培訓機構需要以商業的形式進行登記和注冊。
最后,準入標準有哪些?政府是否需要審查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等?我認為,這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政府應該幫助家長把關。很多家長對培訓機構并不了解,而且通過廣告也很難辨別其真偽。事實上,很多國家對校外培訓機構制定了法律和條例,例如日本、韓國等。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政府對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力度非常大,甚至連培訓機構做的廣告也會嚴格審查。如果培訓機構破產,政府會出面保證培訓機構賠償家長的損失。當然,政府通常不直接參與培訓價格的制訂。
世界校外培訓管理一瞥()
聯合國
針對全球校外培訓問題,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發布了《直面影子教育系統——課外輔導與政府政策抉擇》,并且還有專門針對亞洲和歐洲的系列版本,以供世界各國政府免費下載使用。該書被翻譯成為了15種語言,是聯合國努力讓世界各國關注校外培訓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聯合國“全民教育”行動的重要一步。特別是,聯合國正在提倡“素質教育”,校外培訓問題已經成為其重要議題之一。
奧地利
在奧地利,校外培訓大多采用一對一的“家庭作坊”形式,提供者是大學生、退休人員和在職教師。公務員條例明確禁止教師輔導自己學校的學生。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的《貿易許可法》規定了外語和藝術類校外培訓的條件。只有在外語方面獲得學位(),或在以該語言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生活過10年的人,方可提供外語校外培訓。從事某一領域藝術教學或校外培訓的條件,是獲得藝術院校的證書,或在該領域有10年的實踐經驗。但是,其他科目的課外輔導沒有資歷要求,對教師自己提供課外輔導也沒有法律約束。
烏克蘭
2003年烏克蘭教育科學部禁止在校內開展校外培訓。作為對家長抗議“強制性校外輔導”()的回應,烏克蘭教育科學部2004年禁止教師在課外輔導自己的學生。
蒙古
2006年的蒙古教育修正案和2007年的蒙古幼兒園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禁止教師輔導自己學校的學生。尤其是,“教師不得強迫學生購買書本、教育材料和其他物品,不得堅持為法律中末指明的事項收取費用,不得提供受教師慫恿的校外培訓。”違反道德規范的教師將被罰款,或失去教師證書。())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國外校外培訓如何實現"管之有道"《中國教育報》2012年11月23日第7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