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教育團體吁修法 廢除學校須舉行宗教儀式規定 2012年11月23日 12時訊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去年底一項學校宗教教育之調查,受訪的五百位學生家長中,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從不參加宗教儀式活動,也有百分之六十的家長認為學校不應要求學生參加任何宗教活動。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此項調查目的在于檢討教育改革法(1988 Education Reform Act, ERA)中不合時宜的規定,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第六條第一項中的:依基本要求,學校須要求每位注冊學生每日參與集體宗教信仰儀式(The basic requirement is that all registered pupils shall take part in an act of collective worship every day, ERA 6.1)。唯有家長替孩子提出免除參與之申請,或者少數的其他信仰學校,例如猶太教與回教等,可以置外于此項法律規定。法規中并將此「宗教信仰儀式」限縮于泛基督教儀式,明顯有違多元文化之教育理念及當今英國的多種族人口組成。
雖然法規仍然續存,但現今公私立中小學都努力朝向宗教價值中立化之目標,鮮少落實此項規定。許多民間宗教組織,特別是國家宗教教育諮詢團體(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nding Advisory Councils on Religious Education, NASACRE)以及國家宗教教育督察、建議與諮詢組織(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Education Inspectors, Advisers and Consultants, AREIAC)特別指出,既然多數學校與家長都認為此法已背離社會現實,理應加以去除,即便政府并未強制令各校遵行,但這種法理未被貫徹的作為,有損法律威信。兩個組織都指出此項宗教儀式理念可遠溯于一九四四年時被提出,并且隨后納入教育法規中,原初目的在于維繫英國全國人民的集體價值,以宗教儀式強化人與人之間共同性的連結,也能間接凝聚社會向心力。
然而,英國依照其人口組成分子分析,已不再是一個獨尊英國國教派之國家,兩次大戰后涌入的移民人口,已使得社會組成多了回教、佛教、猶太教等族群,歷經了急遽的社會變遷,多元文化概念早已取代了單一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因此,此項法規顯得格格不入。衛報(the Guardian)拜訪了幾間中學,也發現多數學校對于
此項規定通常有兩種作法,第一種學校是直接對此法規加以忽略;第二種學校則是採取權宜之計,給予法規彈性解釋,對于泛基督教之傾向,輔助以回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育,以突顯學校對多元價值的重視,試圖告訴學生世界上不同宗教信仰,避免隱性地灌輸基督教思想于潛在課程或學校環境之中,也能減少家長對此產生質疑。國家宗教教育諮詢團體(NASACRE)主席布魯斯?吉爾(Bruce Gill)表示,如此比較彈性的詮釋法規方式確實較符合學校里族裔多元的環境,但多數的學校老師都覺得此法規已經使教育顯得左支右黜,希望教育部門(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能夠有所作為。英國國家世俗主義團體(The National Secular Society)更強烈表示英國是西方國家中唯一強迫學校每日遵行宗教儀式信仰的國家,實在有損英國向來優良的人權與多元聲譽。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教育團體吁修法 廢除學校須舉行宗教儀式規定相反的,英國的基督教團體則對此表達了不同意見,英國國家廣播(BBC)訪談了牛津區大主教約翰?普特查德(John Pritchard)表示,此法規其實對社會的傳統價值維持有其助益,如果現今青少年都不了解當初英國是在何種信仰基礎之下立國,那幺我們的國家團結力就會漸漸消失,教育機關應該鼓勵各中小學維持這項宗教信仰儀式規定,但不一定要用強制力的方式強迫推行。英國國教教會總發言人更表示此法規能幫助學生去思考精神、道德、社會文化層次的議題。綜合上述,預期此項議題仍待多方溝通。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