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 新聞資訊】SAT拿高分與語言能力無關 《SAT拿高分與語言能力無關》新聞由中國青年報10月29日報道,轉載。
編輯老師:
最近我正在準備SAT的考試,做過幾次模擬題,可是我的分數到了1800,就怎樣也上不去了,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語言學習上,但效果并不明顯。如果還是這個分數,我將無緣心目中的美國名校。請問,有什么辦法可以提高成績?
一名焦急的SAT備考考生
參加過SAT的考生都有這樣的體會:從1200分到1800分并不是很難,但是從1800分向上,每提高100分都很困難;到了2100分以上,哪怕提高10分都很困難。這是為什么?
杜克國際教育近日發布的《2012中國SAT年度報告》解答了眾多考生的疑問:語言障礙隨著題目難度的增加,影響因素變得越來越小,以1800分為分水嶺,要取得1800分以上的高分,學術能力更重要。
1800分以下只是“安慰獎”
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2012中國SAT年度報告》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學生使用英文完成SAT考試題目比用中文母語完成考試題目的成功率平均低40%;第二,伴隨題目難度的增加,語言所占比例逐步縮小,能力所占比例逐步增大。在最高難度等級的題目()中,能力和語言的占比約為8∶1。
實際上,在1800分以下,SAT考的主要是語言能力,是詞匯、是語法;而在1800分以上,SAT考的是真刀真槍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跟語言基本沒有關系。
杜克國際教育總經理吳雨濃說:“1800分是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綜合排名前50名大學的一個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很多學生從1200分到1800分火箭一樣的分數提升只是一個假象, 而通過這種方式,ETS()輕易地就將那些只學語言、沒有任何思維能力的學生排除在名校大門之外了。”
為此他建議考生:別把1800分以下的分數太當回事,那些分數是ETS送給“勤奮但不聰明”的學生的“安慰獎”;也別把時間都花在語言上,能力才是美國大學想要的。
要上美國名校,閱讀不能丟分
閱讀部分一直是中國學生的軟肋,ETS的前SAT出題人和考官Lucy Haagen說,模型顯示,閱讀上低分段的學生兩極分化非常明顯,而在實際教學跟蹤中可以發現,閱讀成績相對好一些的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提高得要更好、更快、更全面。因此,閱讀的提高對于帶動整體成績沖擊2100分有著顯著作用。
【中國青年報 - 新聞資訊】SAT拿高分與語言能力無關事實上,批判性閱讀的提高非常依賴平時的積累和系統性訓練。美國學生有標準課程的訓練,中國學生更要發揮主動性。所以對于閱讀的練習應該現在、立即、馬上開始。
沒有獨立觀點阻礙寫作拿高分
寫作的系統訓練實際上是對學生思維寬度、廣度和思辨能力的打磨。《2012中國SAT年度報告》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學生作文分數很難突破9分?
Lucy介紹,ETS的官方評分的二維表內,作文作為一個關鍵性系數,每一分都影響巨大,甚至會讓最后得分差出100分左右。
通過傳統方法訓練,中國學生可以從每個reader那里拿到4分。真正阻礙中國學生突破9分的問題是,沒有獨立觀點,文章結構不好。
長期的國內教育,非是即否的兩極思維,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要想突破這一限制,必須勤加練習,對諸多不同觀點表達自己獨立的想法。觀點可以小眾,甚至可以反駁老師,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而文章結構方面,代表了寫作的思路和邏輯,要練習如何有理有據、有條不紊地闡述獨立觀點。
數學難度不高,也不能掉以輕心
去年的SAT年度報告指出,中國學生平均數學成績547分,美國學生平均517分。
不可否認中國學生在數學方面確實優勢很大,但為什么轉化為分數僅僅比美國學生高30分?
今年的SAT報告通過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SAT數學考試偏重實際應用,盡量不涉及更高難度也就是中國學生優勢部分。換句話說,中國學生的數學難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而專業詞匯、題干表述形式()和提問角度的差異,造成的理解失誤也縮小了中美考生在數學分數上的差距。
Lucy提醒考生:在美國大學招生官眼中,中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好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觀念下,如果數學成績沒有達到一般中國學生的水平,會在錄取上吃大虧。
語法的題目類型發生了變化
對2012年前3次考試的內容與2005年SAT考試改革后的6年的所有考試內容與知識點進行統計與分析后,吳雨濃說,基本上SAT每個知識點還是一如既往的穩定,考查點基本沒有變化。
但通過數據跟蹤也觀察到一些變化,比如語法,原來比重最大的句子結構和風格兩個部分的比重從23%減少到18%左右,而動詞和修飾語的考查部分的比例大幅提升,目前已經成為語法中占比最大的題目類型。以上4類占了總題量的80%,是近期考試的重點。(出國留學
【中國青年報 - 新聞資訊】SAT拿高分與語言能力無關 wwww.)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