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烏干達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所在位置:加拿大,Toronto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827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44219人院校地址:Admissions and AwardsUniversity of Toronto - St. George315 Bloor Street WestToronto, Ontario M5S 1http://jianada./school/5069
2012年10月26日 05時訊伊達?傅爾(den Full)今年20歲,和一般常春藤聯盟學校的學子一樣,樂觀、聰明、抱負不凡,但她卻作出了一項出人意表的決定:自普林斯頓大學輟學。輟學的原因不是無法負擔高額學費(普林斯頓大學一年的學費大約是5萬5,000美元),而是因為她獲得了一個更好的學習機會。傅爾參與了一個特殊的高等教育實驗計畫,這個計畫讓傅爾這類優秀的年輕學子可以選擇投入實際的科學、技術與商業,而不需要進入大學就讀。這個計畫并非全然不顧現實,畢竟有比爾?蓋茲和史提夫?賈柏斯這兩位放棄大學學位、且事業成功的典範在前。當然,不論有無學位,像蘋果電腦或微軟這樣的成功經驗都非常稀有。而伊達希望也能像他們一樣,有朝一日「改變世界」。
在這個大學學位的價值令人質疑、而畢業生初次就業就得面對嚴苛要求的時代,這波"不要上學"風潮的涌現或許其來有自。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點子從何而起,又有哪些人參與其中。此一吸引了許多普林斯頓、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學生參與的計畫,背后的推手是現年44歲的彼得?帝爾(Peter H. Thiel),他擁有史丹佛大學學士、法律碩士學位,是網路付費服務公司PayPal的創辦人,也是社群網站Facebook早期的投資人。自2000年起,他開始提供一年5萬美元,為期兩年的計畫,讓20歲以下的年輕人開發新商品,條件是新點子必須是由大學教育以外的途徑獲得。
可以想見的是,取得帝爾獎學金的難度并不比獲得普林斯頓入學資格容易,許多青年都想透過這個獎學金,讓自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蓋茲或賈柏斯。第一波取得這項獎助金的青年正在進行第二年的計畫,而另有20名青年在今年夏天被選入。申請者年紀必須小于20歲,計畫書經過15至20人層層篩選,最后一關是讓他們用2分半鐘的時間對未來的指導者(多半是成功的企業家)說明研究計畫,并且接受質詢。參與這項競賽的多半是正就讀高中的白人或亞裔男性,44位被選出的青年中,只有4位女性。申請者來自42個不同的國家,但最后被選中的只有6位不是美國籍:4位加拿大籍、1位俄羅斯、1位英國。
前文提到的傅爾女士獲得獎助以前就讀材料系,她所提出的計畫是要設計一款可以自動追蹤太陽軌道、低成本的太陽能面板。她目前正在肯亞、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特殊高等教育實驗計畫:棄學位去追夢 烏干達、卡拉維、坦尚尼亞等國家測試這項命名為SunSaluter的產品。她在讀完大二以后輟學,開始研究太陽能工業,她認為第一年的學習很快也收獲很多,而野外實驗則帶來更多未曾預期的體驗:肯亞兒童把太陽能面板當玩具,試著拆解它,而身為亞裔的傅爾女士,則成了村民的關注焦點。另一位拿到獎學金的女生是現年18歲的天才羅倫?丹明(Laura Deming),她在12歲時由紐西蘭搬到美國舊金山,以便可以和一位研究老化議題的分子生物學家一起工作,14歲時又舉家遷移到波士頓,以便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她的父親是一位反對學校教育的發明家,因此她在開始這些研究以前是在家就學的。她對老化研究的興趣來自于外婆的啟發:這位85歲的老太太在10年前開始面臨神經肌肉方面的問題,而羅倫自當時開始閱讀相關的研究,她希望可以找到延緩、甚至反轉/修復老化的治療方法。一開始尋求研究資金的過程并不順利,幾乎沒有人愿意相信這樣的計畫有可能成真。帝爾獎學金讓她有機會拜訪50位相關研究的專家和金主,獲得許多相關的知識和資金。 另一位獲獎的女性是18歲的諾兒?史迪克(Noor Siddiqui),父母為巴基斯坦移民。因為保守的父母可能不贊成她放棄大學學業,所以她在申請前對家人保密。史迪克已獲得布朗大學、芝加哥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的入學許可,計畫完成后會繼續學業。她的研究目標是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窮困勞工,讓他們透過和北美企業的合作改善生活。 19歲的克里斯多福?歐拉(Christopher Olah)獲獎時正在加拿大頂尖的多倫多大學數學系就讀,目前他在硅谷與多倫多之間往返,進行3D列印的研發。20歲的戴倫?費爾德(Dylan Field)獲獎之后暫停在布朗大學的學業,前往一家製作影像處理軟體的工作,他設計的商品是一套更容易讓使用者理解、操做的專業影像處理工具。19歲的康諾?祖維克(Connor Zwick)原本就讀哈佛大學,目前在製作智慧型手機的游戲。 有部分教育專家對于帝爾獎學金的運作方式不以為然,包過彼得?帝爾本身的高學歷令人質疑,而獎學金本身可能讓這些天才青年變得更特立獨行、與社會格格不入。傳統的高等教育仍然是主要的求知途徑,而這項獎學金計畫可以被視為一個新教育方式的實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