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訊 經過三十余載大步發展,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呈現出繁盛新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方茂田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如今逾16萬名大陸留學生就讀于美國高校,“每個人都是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
今年4月在首都華盛頓舉辦的第五屆全美中文大會聚攬人氣,來自美國各地上千名教育界代表共同探討中美雙方如何繼續推動美國的漢語教學。這次氣氛熱烈的會議只是中美教育乃至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方茂田表示,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人文交流對促進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發揮著“潤滑劑”的獨特作用。
方茂田說,作為兩國人文交流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美教育交流與合作發展迅猛,特點鮮明。“政府重視,地方活躍,官民并舉,雙向多元,實質性交流勢頭強勁,互利性合作成效顯著”。
方茂田說,一方面,中美雙向留學生規模增長迅速。作為教育大國和強國,美國是中國留學首選目的地國,赴美學生在中國赴海外留學生中比例最高,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國際生源國,且仍保持較高增長勢頭。
在美國漢語學習熱大背景下,美國赴華留學生也日益引人關注。2002年至2011年,約13.8萬名美國學生前往中國留學,占同期赴華外國留學生總數7%。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訪華時宣布“十萬強計劃”,目標是4年內讓10萬美國學生去中國留學。
另一方面,中美教育交流已形成諸多具有號召力的品牌。“提起教育交流,人們會立即想到孔子學院、‘十萬強計劃’、公共外交,以及校際和地方交流領域多個成型品牌,影響力有目共睹。”
方茂田說,中美教育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但兩國關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也給這些工作帶來挑戰。今年5月17日,美國務院向開設孔子學院的美國高校發布了一份指導意見,直接影響持J-1簽證的部分中國教師繼續在美教授漢語。經各方努力,美國務院承諾采取靈活態度妥善處理有關事宜,確保美方在規范簽證過程中不影響中美人文交流。
方茂田認為,中美政治體制不同、文化差異顯著、發展階段不同、管理模式有別,因此雙方互相了解的渠道和程度均有較大進步空間,要從實處著手真正了解對方。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方茂田說,“人文交流植根于民間、基層,貴在不刻板、不生硬,以更具親和力的形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旨在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可對鞏固和穩定中美關系產生長遠影響。”
不久前,方茂田在猶他州與當地教育界交流時,當地教育委員會主席特意將自己年僅7歲的幼子帶到活動現場。小男孩目前還只會說幾句日常漢語用語、寫數字十以內的漢字,但卻對這門古老語言產生濃厚興趣。用他父親的話說,孩子只要看到中文字樣就“挪不動步了”。
據方茂田介紹,美國現有孔子學院81家和孔子課堂300所,另外更多美國高校表達出合作的誠意和熱情。與此同時,美國1000多所大學教授中文課程,4000多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全美學習漢語各類人員近20萬人。
“中美教育交流內容的質量和內涵是其吸引力所在,”方茂田說,“要鞏固現有優勢,挖掘潛在領域,把品牌變成精品,由官民并舉向加強地方交流輻射。”
方茂田說,中美之間進出口貿易額今年估計可達5000億美元,每年300萬人次飛躍太平洋穿梭于兩國之間,兩國已結成友好城市176對、友好省州38對。“這些無法盡述的數據都在印證著,中美關系是最重要雙邊關系之一,雙方人文交流合作大有可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