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荷蘭農業大學 ?????????????????????? 所在位置:泰國,Bangkok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43年學歷:語言 預科 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46893人院校地址:50 Phahol Yothin Road, Chatuchak, Bangkok. 10900. Thailandhttp://taiguo./school/8014
2012年10月05日 12時訊剛開學沒多久,越南大學入學局勢已演變得十分複雜,甚至有點消極。「百家爭鳴」之中,大專院校各有各的錄取方式,誰都標榜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對于校際連結培訓制度的見解還是很模糊。準許考生任意改變入學志愿的政策,使得「投入抽出」志愿學校的狀況混亂一團。這樣下去,恐怕到10月底,各校教學還是無法穩定下來,更如何期望能專注于人才培訓的工作。
由于大專院校「漫無計畫」的增加,導致供過于求的局面,許多招生部門已閑到拉警報的程度了。僅以廣南省私立潘朱貞大學(Phan Chu Trinh)為例,該校大學與高專共設有12個科系,原定錄取名額是800人,但是,到了9月24日止,才只有30名新生報到辦理入學手續,只占原定錄取名額的3.7%。
此情況在許多河內、胡志明市兩大中心的非公立大專院校也是大同小異。設想若各院校在招生之前能作更清楚的考慮、三思而行,採取適當措施;若教育培訓部能夠穩健運作、精準地指導的話,則可能不至于有今天的局勢。
為達到招生額度,有些院校竟然放棄原則,任意將額外志愿的錄取分數線降低,就連「高高在上」的醫學系也不例外。倘若大專生入學質量把關不嚴,又如何能預期幾年后培訓出來的質量有多好!眼見教育系統里這些驚人的「定時炸彈」,卻仍視若無睹,教育部門若不盡快設法拆除這些危險的引信,恐怕也不是負責任的作法。
是誰造就這些違背職業道德、違犯教育法條、想要一手遮天,任意改分數的現象呢?問題恐怕出在那些教育界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例如:順化大學(Thuan Hoa)建筑科任意給一份美術考卷加分(年輕報9月5日及13日報導),河內農業大學(Nong nghiep)一位年長教授為許多研究生加分等。關于此事,教育培訓部副部長裴文嘉(Bui Van Ga)表示,這是從未發生過的嚴重錯誤,而且還發生于一所頗有規模的大學校里(年輕報9月26日報導)。
由此可見,許多院校不少科系恐將開不了班,不論公立或私立院校也只能維持著薄弱的呼吸。很明顯,大專教育系統迫切需要大刀闊斧,把病根解除掉。以目前狀況而言,立刻採取強烈的措施、嚴厲的制裁,以導正大專教育的亂象,是有其必要的,而且是百利而無害的。而這個重要的責任,也只能託付在負責國家教育培訓政策的教育領導者身上了!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從教育到交易 越南大專招生亂象急待改革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展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