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麗貝卡對話中國教師:當好老師其實沒有捷徑 《麗貝卡對話中國教師:當好老師其實沒有捷徑》新聞由中國教育報09月18日報道,轉載。其實學習沒有捷徑可走,無論用哪種方法,最終都會面對復雜的學習任務。作為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笑聲、用激情、用技巧、用緊迫感和愛,去實現這一切。
■本報記者 高靚
近日,2012年美國國家年度教師麗貝卡來到中國,與北京四中的教師進行交流。作為年度教師的一項權利和義務,麗貝卡會在當選后的一年里離開教學崗位,由該獎項的合作伙伴美國大使集團安排到各州以及世界各地巡訪,中國是她在亞洲的重要一站。
有著15年教齡的麗貝卡,展現給中國教師的不是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論或者新奇的教育思想。正如她所說,“上好每一節課,留好每一次作業,把握住每一個教育契機的動力,這些素質是任何一個優秀教師都應該具備的。”麗貝卡的經驗和教育智慧,完全融入了她所教的一個又一個學生的故事。
邁克爾,一個留著莫西干發型的叛逆男孩。麗貝卡說,他確實“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每天來上學,不過他喜歡搖滾和吉他”。利用這個階段孩子的叛逆心理,麗貝卡給邁克爾留過一項特別的英語作業——“你父母最不希望你做什么事,請用學過的溝通技巧說服他們。”一天,邁克爾頂著這個高高聳立的“莫西干頭”高興地找到麗貝卡說,“溝通技巧真的有用,父母竟然同意我留這種發型。我很自豪,學到了溝通交流的能力。”
麗貝卡說:“老師的職責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保證學生在學習,在享受學習的過程,有時需要扔掉教科書,扔掉一些規矩,真正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還有一個男孩,拒絕做我的任何作業,我發現他家離學校很近,于是我就跟著他一路回家,發現他半路上就把作業紙扔了。于是,我把一份新作業悄悄放在他家的信箱里,他回家一看,嚇了一跳,‘作業怎么會在這里呢?難道老師跟著我回家了’?沒錯,我就是跟著他回家了。”麗貝卡對學生的“惡作劇”讓在場的中國老師會心一笑,也體味到一位盡職盡責的美國老師怎樣工作——“我絕不允許我的學生上完學什么都沒學會。”
【中國教育報 - 新聞資訊】麗貝卡對話中國教師:當好老師其實沒有捷徑“其實學習沒有捷徑可走,無論用哪種方法,最終都會面對復雜的學習任務。作為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笑聲、用激情、用技巧、用緊迫感和愛,去實現這一切。”
麗貝卡之所以對每一個孩子如數家珍,是因為她相信,教育應該關注每個孩子的獨特性。麗貝卡所做的也遠遠超過了一個學科教師的職責。這一點在后來的采訪中得到了她的認可。她告訴記者,大多數教師上完課就回家了,只有少數全心投入的教師才會這么做。“這種辛苦的工作,不會帶來財富,甚至不會有人感謝,但是當你看到一個個孩子能熟練閱讀,能清晰地表達,能寫出一篇優美的小詩,你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老師是一切可能性背后的驅動力。”
對于中國老師提出的班額問題,麗貝卡說,其實美國公立學校的班額也不小,一般都有30到35個學生。麗貝卡說,“在當老師的第一年,我每天早上5點到晚上11點都是工作時間,只有中午吃飯和放學各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但是到晚上又開始工作,準備上課要用的東西。”即便現在,在出訪各地之前,她每天仍然要上5節課,一個小時的輔導和一個小時的備課時間,還承擔著學校的師資培訓工作。
“當好老師,除了付出,沒有捷徑。對工作的無限熱情,對學生潛力的無限信任,對每天工作取得一點進步的強烈渴望,還有對每天來到教室中這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天賦的孩子們的欣賞,這些正是全美國乃至全世界優秀教師身上表現出的共同特點。”
《中國教育報》2012年9月14日第7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