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九月,17歲的華裔小伙子李亞晟帶著一些特別的禮物回到加拿大。這些禮物里,有30個鄉村女學生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平安香囊,每個學生都在禮物的盒子里寫了一句祝福的話。還有一個禮物是他QQ上一個名叫240的群,他教過的學生們建起了這個群,寓意李亞晟和她們在一起的240小時。
從2010年開始,就讀于加拿大溫哥華圣·喬治中學的李亞晟,在每年暑假“海歸”的時間里,連續3年到河北深澤縣農村中學為“春蕾女童”義務支教6天。
3年3個6天,“春蕾女童”感受到了“西式”教育,李亞晟則了解了陌生的農村。
她們通過他打開了視野
身高1米80的李亞晟是名副其實的90后“高富帥”。3年前暑假回國時,聽父親談起正在參與資助的“春蕾女童”項目,李亞晟提出希望能結合自己所學幫助她們。
但很快他就發現,到農村中學支教與他所熟悉的加拿大“義工”大不相同。從小生活在城市、12歲就赴加拿大求學的李亞晟,對農村和農村的同齡人可謂“一無所知”。
一開始,課程進行得不順利——第一天多媒體不能切換,第二天國外課件國內系統不兼容,第三天電腦上不了網……
隨著對學生情況的日漸熟悉,李亞晟支教的重點從“英語語法”等書本知識變成了素質拓展。在他最擅長的討論式課堂上,各種話題的討論、思想的碰撞讓鄉村女孩們敞開心扉、思考未來。李亞晟說:“我能帶給她們的不是單純具體的知識,而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更廣闊的視野。”紙杯傳水、信任背摔……李亞晟將這些有助于增進團隊意識的游戲進行了本土移植,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他收獲了她們的堅強
3年來,李亞晟感受到了“春蕾女童”的變化:“她們越來越開朗自信了。”課堂上,在增進了解的提問中,有女孩會像他的加拿大同學那樣,笑著問他是否交了女朋友,“這在之前是沒有的”。
而李亞晟也同樣收獲許多。“與其說是單向給予的支教,倒不如稱其為相互交流的‘夏令營’更貼切。”李亞晟說。
在閑聊中,這些貧困而品學兼優的農村女孩與他談論最多的是有關理想的話題,“夢想是她們戰勝貧困、努力向前的巨大動力。” 很多家庭貧困卻仍熱愛生活、刻苦學習的鄉村女孩讓李亞晟特別感慨,“回加拿大后,我希望能給她們帶去更多幫助,從她們身上我也學會感恩。”
原春蕾班班主任賈彩云說,看得出孩子們真心喜歡這個同齡的小老師。春蕾女童邸朝帆的家長今年到外地打工,邸朝帆只能跟著一起去,可聽說老師回來上課,邸朝帆最終在開課第二天趕回了學校。
每次分別都很難受,樸實的鄉村女孩會一改平時的羞澀,哭著藏起李亞晟的行李,鎖上學校的大門——她們想要用這種方式留住這個同齡人。“‘被人需要’是幸福的!”這個一向衣食無憂的大男孩認真地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