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瑞典科學研究應向丹麥成功模式學習 2012年08月24日 12時訊
瑞典醫學界龍頭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簡稱KI)校長Prof. Harriet Wallberg-Henriksson近來發表一篇有關瑞典科學研究(以下簡稱科研)未來走向的文章,認為瑞典科研應向丹麥學習。她說:「科研關鍵在于長期投資。瑞典科研政策向來受困于政策導向及對科研存著短見的影響而無法充分發揮。瑞典科研若要維持國際水準,首要條件就在打破各黨派對研究及創新策略上的歧見,設立一無黨派的永久中立研究政策委員會。」
政府秋季預算案里,可預見的是幾項關鍵領域,如臨床研究、基礎設備及創新研究等等的經費預算將提高。W校長認為政府對科研的雄心并非有錯,但對于目前的各項政策不足以讓瑞典科研維持國際競爭,深表遺憾。
綜觀瑞典政府近幾十年來處理科研問題皆盡職盡責,然卻缺乏魄力。儘管增加年度研究經費,但科研卻從來都不在政府重要議題範圍內。
丹麥在科研問題上則選擇另一種的處理方式,而且十幾年下來成果豐碩。一項以分析丹麥、瑞典及英國自1995年至2011年間的科研成果評比顯示出丹麥在引述科研文章上在十年之內提升的速度(依2012年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6月刊號分析結果)較其他兩國更快;丹麥甚至是在這16年間出刊科研文章三國內最多的國家,其科研文章亦佔世界5%強。
報告分析及科研排名雖應謹慎引用,但丹麥科研成果的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及成功卻是事實。報告分析也指出,丹麥科研不僅在量上多于瑞典及英國,其科研質量平均下來也是比其他兩國更優秀。到底丹麥是如何辦到的呢?
丹麥成功的科研政策可推朔到2000年。當時議會簽署一項協議,成立共同委員會對推動必要性改革進行研究。而其中一項和科研相關的關鍵性改革是創立一個新的「超級部」(ett nytt superdepartment),負有結合的研究及創新策略明確化的任務,及提供研究創新部長科研政策建議的責任和提供分析研究資料。
新超級部的任務之一即是研究大學校院整併可能性,并提出建議。丹麥在全國大學校院的整併上展現相當大的勇氣,以整併全國高教,減少全國高教數量以擴大科研陣容及創造更大、更具國際競力的科研環境為目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瑞典科學研究應向丹麥成功模式學習丹麥自2000年簽署這項協議后,科研即受到重視,而不因黨派輪替受影響,W校長認為這應該是丹麥科研能長遠發展并成功的主要關鍵。
反觀同一時期的瑞典,其科研政策從社民黨主政時的隱性議題到現在聯合政府中僅由自由黨派一黨重視的議題來看,科研政策始終受制于政黨輪替困擾。
90年代大學校院在瑞典全國各地紛紛開設,過度擴張的結果使得教育及經費資源分散,間接導致科研被削弱的情形。自2000年至2004年間,政府雖然對不同研究領域提撥科研資源,但這個方式是無法建立一個永續的科研政策。經費雖有提高,但因大學校院的快速擴張無法將這些經費用途發揮極致。這樣不利科研的趨勢直到2008年后被打破,大學校院甚至是各學院獲得更多研究經費。即便如此,瑞典科研至今仍是相當分散,相互脫節,缺乏長遠政策。
瑞典并不需要完全複製丹麥所有模式,但應有足夠智慧勇于承認鄰國丹麥科研中有許多政策是值得瑞典學習的。瑞典也需跳脫政黨觀念,發展一項不受政黨輪替并具前瞻性研究及創新的政策。這樣的協議是必要的,不僅是為能改善目前瑞典科研分散的情形,也是為能加強瑞典在教育及研究的國際競爭力。
瑞典這15年來的科研政策大部分是受部長一人對科研單一想法而實施的,瑞典政府實在有必要在這部分和丹麥學習,成立一個以專家組成,不受任何黨派、不受任何大學校院及任何研究組織影響的「科研政策委員會」。
瑞典是個知識國,無論是高等教育或科學研究領域上,其國際競爭力均在國際舞臺上有許多發光發亮的機會。但是要達到世界頂級科學研究的水準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步達成。因此,W校長希望瑞典政府能拿出魄力,打破黨派顏色創建一個對瑞典科研有力的長遠計畫。光是靠教育暨研究部長Jan Bjorklund提出針對研究及創新的秋季預算草案提撥經費上的雄心是不夠的,結合全國科研人才凝聚專業知識及提擬具前瞻計畫才是更重要的。
作者/譯稿人:駐瑞典代表處 文化組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