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日本東京工業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 所在位置:日本,目黑區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881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0036人院校地址:〒152-8550 東京都目黒區大岡山2-12-16309
《兩代在日留學生的金錢觀:會掙會花成能力代表》由07月06日報道。中新網7月6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日本厚生省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目前,日本中國留學生占在日華人總數的19.56%。要了解在日華人的金錢觀,自然不能忽視留學生這個大群體。
近日,《日本新華僑報》記者走訪了位于東京都內的4所大學,集合了愿意協助調查的15名中國留學生。大家坐在一起用談話會的形式進行交流。
一聽到“金錢觀”的“金錢”二字,留學生們都不約而同地說起了自己的打工經歷。對于留學生群體來說,打工是大家共同的收入來源。
談話會開始20分鐘左右,留學生們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大。大家在對賺錢和花錢的看法上出現了對立,15名男女竟然分成了兩派,談話進入白熱化狀態。
在這里,記者且把這兩派稱呼為“70后”和“80后”。
“70后”的代表,是在東京工業大學大學院就讀博士一年級的秦嶺。秦嶺9年前來到日本。他打工的最高紀錄是每天狂干13個小時,連續11天不休息。秦嶺說,自己在日本語言學校上學的時候,班上一共有22名中國留學生,就沒有一個人打工收入低于15萬的。說到這里,秦嶺嘆了一口氣,“我也不想啊!可他們都那么能干,我要是不干,那不丟人嘛!”另一位“前80后”的韓冬接過話說,“哥們,我太懂了!”韓冬曾有一段時間牙齦天天出血,牙齒也出現了松動的情況。后來醫院醫生告訴他,這是休息時間太少導致神經萎縮。
對于“70后”的留學生來說,一個月能賺到多少錢,是這個人的能力品質的證明。多打工多賺錢代表的是上進與要強。
可別看“70后”拼命賺錢,他們花起錢來也從不手軟,并且還特別喜歡買“大件兒”,偏愛電腦、腕表和家電。
“80后”的代表,是東京外國語大學2年紀的邱秋。邱秋平時在一個超市里做收銀員,月收入是6萬左右。這個收入在“80后”里屬于中等或中上水平。
邱秋最喜歡的一句話,叫做“生活在別處”。她和朋友們有空兒不是去打工,而是選擇參加學校的茶道部或拿起相機外出攝影。有位“70后”批評她們太安樂,轉而引起其他“80后”的群起圍攻。“80后”的一致意見是,活著,最重要就是體驗活著的過程,錢多錢少夠用就行。
在花錢方面,“80后”更傾向于量而非質。王嬋告訴記者,她有很多衣服和包包,但是每件都不超過4千日元。說這句話的時候王嬋是很得意的,因為她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夸她“會買東西”。
原策劃的談話會發展成了辯論會,這是記者也始料未及的。但是這一場“70后”VS“80后”的“金錢觀”對決并沒有所謂的贏家,也沒有好與不好。
說到底,“金錢”只是一種工具,而“金錢觀”則是在生活中形成的。“70后”留學生在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時候,中國還被叫做“發展中國家”。他們看著也跟著祖國一起爬坡,渴望強大和得到認可。而“80后”留學生是在順風順水蒸蒸日上的社會形勢下成長起來的,富足的環境賦予了他們更多地選擇,也讓他們習慣于走平行路。(張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