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英國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所在位置:英國,Oxford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096年學歷:語言 預科 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9486人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OfficeUniversity of OxfordWellington SquareOxfordOX1 2JD,United Kingdom8327
出國留學網()為即將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留學新聞:《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張維加:留英需學會獨立思考》06月28日報道。6月28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倫網報道,今年二月,牛津大學圣休學院博士研究生張維加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fellow”資格。
最近,他的母校北京大學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他的名字,并表揚他出色的研究成果,一時間中國各媒體都爭相報道他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會士的消息。
媒體報道的焦點放在他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自由和開放環境,并指他父母采取的不擇校、不偏科、不求分數的教育方式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素。
為了對張維加有更全面的了解,記者通過牛津大學網站和他取得了聯系,并詢問他在英國的學習感受。
記者:中國媒體最近幾天對你密集報道,是怎么一回事?
張維加:我以前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最近北大在黨代表大會和招生的時候,把我過去在北大所做的成績總結了一下。我去年來牛津之后加入了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一開始是member,今年牛津兩位老師提名我成為fellow,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通過,這個消息就和北大對我工作的總結合在一起,這樣就引起了中國媒體的廣泛興趣和報道。
記者:你對這些報道有何看法?
張維加:我希望這些報道能對國內的孩子和家長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鼓勵孩子們多多獨立思考,讓他們能夠得到學校給予的支持和引導。但是報道里面對我個人的描述缺乏深度,其實我并不是那么特別的指標性人物,我的興趣愛好很廣泛,我很喜歡文學賦詩,也喜歡創作一些事情。另外我也希望我的科研工作上有意義的事情能給許多人帶來啟發。
記者: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fellow”資格的過程如何?
張維加:具體的提名過程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當時是我們系里的Simon Calcutt教授和Neil Bowles教授給我推薦的,他們在我之前的研究基礎上做了相應的推薦,就好像是寫了推薦信吧!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在2月10日舉行了一次選舉,決定讓我成為一個fellow,給我一張fellow的證書,這樣我就不需要再使用原先的member card,而是fellow的證書了。
記者:你自己評估一下,你認為是憑什么被選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fellow”?
張維加:我估計是牛津兩位老師推薦信寫得好吧!再加上我之前的科研工作,因為我也要有些東西讓他們能夠寫,然后他們在推薦信上把我做的工作寫得好一點,這樣子大家看了之后就覺得這個孩子還值得培養,給點鼓勵什么的。這更多的是在鼓勵我再繼續努力,繼續探索。
記者: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fellow”,對你的研究工作有哪些具體幫助?
張維加:在具體的工作上也有幫助,這樣子我就可以接觸到學會內只有“fellow”才能接觸到的資源和會議。比如說前不久我就在曼徹斯特參加了一場關于馬可波羅返回的會議,這個會議就是只有fellow才能獲邀參加的,這對我們之后的研究和分析都有用處。
英國教育優缺點
記者:你是去年來牛津大學展開博士研究的,經過這一年的時間,你對英國的教育有什么看法?
張維加:我覺得英國這邊的教育更加側重于讓學生有自己的研究空間,而不是單純的跟隨導師,做導師布置的任務。這里特別側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我來這里之后就發現,我的導師更多時候是激發我探索自己走的那條路。比如說我現在研究的是月球地下的礦產資源和溫度分布,我的導師只有在一開始的時候給了我一點建議,之后就不管了。這邊的教育對這方面的創新培養更加積極一些,而不是一步一步的手把手的帶領。
記者:你說的應該算是英國教育的優點吧!那你覺得英國教育有什么缺點嗎?
張維加:應該稍微也有一點,比如說我覺得英國這邊在上課的時候內容特別集中,這樣子學生在消化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困難。在國內的時候我們有一門課叫數學物理方法,它是要上一整年,每周七八堂的課,才把薄薄一本的數學物理方法講完。但是在牛津這里我發現,一門課的進展特別快,大概就是每周兩堂課,就把所有內容都講完了,這樣子學生恐怕會跟不上。
記者:你的意思是英國這里上課時數太少,進度太快。
張維加:對,是這個意思。
獎學金和建議
記者:談談你拿到牛津大學獎學金的經驗。
張維加:我拿的是牛津大學克拉倫登獎學金,這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成立的,每年在中國大陸地區有四個名額,在我們物理系每年有一個名額。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物理系先決定有哪些同學,然后再篩選提名。去年是因為我的科研工作,我們物理系把我的名報上去后來就獲得通過了。克拉倫登獎學金得主在牛津可以參加很多活動,和其他的獎學金得主見面交流經驗。
記者:這個獎學金有多少金額?cover那些方面的費用?
張維加:它包括每年的學費,學院費,還有生活費。生活費是每年14,000英鎊,足夠支付住宿和伙食了,基本上就不用再花什么錢,而且它是一筆給你,花不完就自己存著,因此今年我還省下了4,000英鎊。
記者:你對想來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有什么建議?
張維加:我覺得要來英國的中國學生應該先加強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因為這里可能沒有人隨時帶著,相對來說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就很重要。第二就是英語口語交流能力也要加強。我們在國內學的都是美式英語,來這里一聽英式英語反應就比較慢。有時候考卷上英語成績很高,并不一定意味著來了之后就能順利地交流和生活。再來就是留學生要多注意生活上的細節,比如說過馬路時要等綠燈而不能直接穿越,否則就是很破壞這里的規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