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國,紐黑文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701年學歷:語言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MBA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6641人院校地址:New Haven, CT 06520 (203) 432-47719281
2012年06月28日 11時訊根據美國皮尤公民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 本(6)月19日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亞裔美國人是全美教育程度最優、收入最豐、人口成長最快速、同時也是幸福感最高的族裔。
這份名為《亞裔美國人的崛起》(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調查顯示,與一般的美國大?相比,亞裔美國人更滿意於自己的生活,對生活感到滿意的美國人占百分之75,而亞裔的比例則是百分之82。同時,在美亞裔對於個人經濟狀況調查以及美國國家前途也較為樂觀。有百分之51亞裔美國人滿意自己的經濟狀況,也比美國普通民?的百分之35來的高。百分之43的在美亞裔對於美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美國人相對較為保守,僅有百分之21。
而就價值觀來說,在美亞裔更重視婚姻、家庭、教養孩子。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美滿的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美國人只有百分之34認同這樣的觀念。亞裔人口未婚懷孕的比例相對來說也比較少,占百分之16,不到全美平均的一半。此外,與美國一般民眾相比,亞裔美國人更相信所謂的「美國夢」,高達3分之2(百分之69)相信只要勤奮努力、鍥而不舍,就能夠成功,只有百分之27認為努力打拼并非成功的保證。
皮尤公民研究中心這項調查於今(2011)年1月至3月間進行,主要以部分抽樣的方式,選出具全國代表性的樣本,針對3,511名亞裔美國人、以英文和7種亞洲語言進行電話訪談。
皮尤公民研究中心指出,一個世紀之前,大多數的亞裔美國人仍屬於低技術、低薪資的勞工,大多集中在生活條件較差的「中國城」、「小印度」等族群聚居區(ethnic enclaves)生活,同時也常常成為公開歧視的標靶。不過100年後的現在,亞裔人口的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濟成就已經優於美國人的平均水準。這項研究也指出,就社會的向上流動性(Upward Mobility)而言,百分之49的亞裔美國人認為,與上一代相比,他們的表現和成就更出色,生活水準也有所提昇,而美國普通民?的比例只有36%。
這份調查數據顯示,亞裔美國人中具備大學學歷者占百分之50,比美國人的百分之28多了幾乎2倍,其中印度裔的7成比例最高,居全美之冠。亞裔人口獲得高等學位(Advanced Degree,包含碩士與博士)的比率也超過了亞裔人口在美國總人口中的百分比,屬於「過度代表」(over represented,目前亞裔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為百分之5.2,但在美國研究所以上亞裔學生所占的比例遠超過這個數字)的一群。
2010年美國大學授予的4萬8千多名研究型博士生(research doctorates)中,有百分之25是亞裔的學生,工程學領域亞裔占百分之45、數學及電機博士則為百分之38、物理學和化學則有百分之33,生命科學百分之25,而社會科學也有百分之19。
就年收入而言,亞裔家庭平均每年所得為美金6萬6千元,而美國家戶平均則為4萬9千元。即使是目前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不斷攀升的惡劣環境之下,亞裔人口2012年1月至3月的失業率,仍比美國平均的百分之7.6稍低,失業人口比例為百分之6。
皮尤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此項調查報告的主持人Paul Taylor在報告中指出:「亞洲最近一波的移民美國潮大概是在半個世紀前,從1965年美國通過《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開始後漸漸增加。2007年美國亞裔移民總數為一年39萬人,不及拉丁美洲裔的一年54萬人。2010年的數據顯示,移入美國的亞裔移民人數達43萬,是移民總人口的百分之36,已經超越拉丁美洲裔的百分之31。」美國經濟向高科技產業轉型,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是亞裔人口數量飆升的關鍵原因之一。
人口遷移政策中心(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人口統計學家Jeanne Batalova接受《芝加哥論壇報》訪問時表示,亞裔移入人口超越拉丁美洲裔的主因,與美國經濟停滯不前有關。Batalova指出,拉丁美洲裔族群在美國從事的往往是藍領、低技術門檻的工作,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工廠開始裁減初階員工,不少拉丁美洲裔者被迫離開、回到母國工作。美國產業發展重點也因而轉向高技術產業,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時高技術人才的簽證限制也因此松綁,使高教育水準的亞裔人口移入數量飆升。此外,近年來美國嚴防美墨邊境偷渡現象也是原因之一,美國亞裔中僅有百分之11是非法移民,而拉丁美洲裔的比例高達百分之75。
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在這些因素的推波助瀾下,預估到2050年,亞裔人口應該會增至4100萬人,高於目前亞裔數量的2倍以上。2011年美國亞裔人口已經達到182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5.8%,比1980年高出4倍,美國亞裔人口主要來自中國、印度、日本、韓國、菲律賓和越南這六個國家,臺裔美國人的人數約有50萬人左右。
盡管去(2011)年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Amy Chua)所撰寫的《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在美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所謂亞裔特有的虎媽教養方式(tiger parenting)卻可能只是刻板印象。這項調查報告顯示,亞裔美國人教養子女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針對壓力是否有益小孩成長的態度也大相逕庭。約百分之40的受訪者認為亞洲傳統社會過度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也有可能阻礙學習。
相對來說,在美亞裔對於美式教育的看法比較一致。百分之62的受訪者表示美國家長給小孩的壓力不夠。此外,亞裔人口普遍認為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止於學業和教養。3分之2的受訪者,認為父母對於子女的生涯選擇應該有些影響力,百分之61則表示家長應該提供意見、多少參與孩子的擇偶決定。只有4分之1的在美亞裔認為家長應該多留給孩子獨自思考、判斷的空間,百分之9表示父母根本完全不該影響小孩。此外,超過3分之2的受訪者表示「做個好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美國ㄧ般民眾只有5成認同這樣的想法。
不過,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公布後也引發不少爭議。亞裔權益團體「亞太裔全國聯盟」(National Council of Asian Pacific Americans)批評報告內容將亞裔美國人描繪得過於美好,可能會使社會大眾受到誤導,強化對於亞裔人口高成就、少挫折的刻板印象。亞太裔全國聯盟主席Deepa Iyer則認為這項研究不夠細致,并未深入分析亞裔各個族群與區域的狀況,缺乏多樣性,對於亞裔面對的挑戰顯少著墨。
皮尤研究中心發言人Vidya Krishnamurthy對此提出反駁,表示他們一共走訪22個亞裔社團組織蒐集資料,同時針對中國、印度、韓國、日本、越南和菲律賓6個主要來源國的亞裔人口進行調查,以確保研究結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Krishnamurthy表示,這項長達215頁的報告詳細描繪出在美亞裔人口實際的生活、態度和經歷。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亞裔崛起 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家庭居多 感謝您閱讀本文,本文轉載自臺灣教育部官網.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