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荷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所在位置:美國,洛杉磯市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19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MBA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39984人院校地址:UCLA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and Relations with Schools (UARS) 1147 Murphy Hall, Box 951436 Los Angeles, CA 90095-1436 電話:(310) 825-3101 Email: ugadm@saonet.ucla.edu9868
2012年06月28日 11時訊近來大學臨時教員與兼任教師的困境,已經成為全球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高等教育紀事報》本(6)月20日的報導,大學兼任教師是目前美國學術勞動市場上增加最快速的一群。然而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全美大學兼任教師的就業環境和待遇,與其教育程度、以及所受的專業訓練相比落差甚大,不僅薪資微薄、福利和保障也少的可憐。
這項由學術勞動聯盟(Coalition on the Academic Workforce)發表、名為《兼任教師寫照》(A Portrait of Part-Time Faculty Members)的報告直指,美國大學兼任教師教授一門課的平均薪資為美金2,700元,學校提供的醫療保險也十分陽春,有些甚至連醫療保險也沒有。這種狀況,與大專院校大力宣傳的所謂「高等教育的價值」─當然也包括經濟效益在內─大相逕庭。學術勞動聯盟是由全美26個高等教育協會、專業社團以及教師組織共同組成。
學術勞動聯盟此研究於2010年9月至11月間進行,受訪者必須完成一份160題的線上問卷。全美將近2萬名非終身職的臨時教員(contingent faculty)參與這項調查,其中1萬名為兼職性質。
這項調查的受訪者具有不同專業領域、來自全美各地,同時也分屬多種高等教育機構,包括2年制和4年制公私立大專院校,對於了解兼任教師與臨時教員的工作現況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學術勞動聯盟坦言,此項研究方法有其限制,調查結果的統計代表性不見得適用於全美所有的大學。
根據這項調查數據,接近4分之3的臨時教員以大學兼課為生,這項收入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3分之2兼任教師表示年收入在美金4萬5千元以下,年收入未達3萬5千美元者則超過5成。臨時教員每門課的酬勞,與其任教之大專院校的機構性質最為相關,私立、非營利且設有博士班的大學平均每門課支付美金3,800元,相較之下最少的是營利性質的大學,一門課薪水只有1,650美元。
就性別比例而言,調查數據顯示,受訪的臨時教員中約百分之62為女性,不過學術勞動聯盟表示,性別并不是影響教師酬勞的決定性因素。臨時教員薪資的性別差異并不顯著,女性平均每門課收入美金2,700元,男性則稍多一些,約2,780元。
就年齡分布而言,約莫7成的大學兼任教師正值適合工作的年齡-36歲至65歲之間。多數受訪者每周教課時數不超過2小時。除此之外,一般對於兼任教師的刻板印象,是所謂的「馬路學者(road scholar)」或「公路飛人(freeway flyer)」,認為他們往往在多所大學或不同校區授課,因此必須在教學地點之間來回奔波,然而這份研究則顯示,超過4分之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事實上僅服務於1所大學。
臨時教員的學歷也會造成薪資的差異,擁有碩士學位者一門課平均收入為美金2,400元,而博士學位者則為3,200美元。不過學術勞動聯盟發現,教學年資對於教課收入的影響不大,菜鳥兼任教師平均每門課可以獲得美金2,700元,教學經歷超過30個學期以上者的平均收入則是一門課3,000美元。換句話說,兼任教師就算再資深、再有經驗,也無法帶來實際經濟收益的增加。
近來越來越多報導與數據指出,英國、美國和亞洲等地大專院校的臨時教員與兼任教師處境艱難,部分甚至連生活糊口都有問題,此項研究數據也是強而有力的佐證。學術勞動聯盟在報告中進一步批評,所謂高等教育的學術殿堂,其實多半靠著臨時教員、兼任教師這些學術底層的勞工支持,美國目前臨時教員人數已經占所有大學教員的百分之70。
除了薪資之外,學術勞動聯盟的研究也將福利保障與工作環境等面向納入調查,而其結果同樣令人心酸。4名大學兼任教師中,任職機構大學愿意提供醫療保險者不到1名。退休金方案的選擇相對來說比較多,超過百分之40的受訪兼職教師表示,享有校方提供的退休金計畫,不過退休基金必須由任聘機構與教師共同分擔。整體來說,兼職教師假如是在設有教師工會的高教機構服務,薪資、福利與工作環境都會比較理想。
大專院校提供的教學資源與幫助有限,則是兼任教師遭遇到的另一種挫折。將近3分之2的受訪者表示,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像與學生面談這類與學習有關的活動,校方均不支薪。盡管約百分之29的教師表示,任職學校愿意負擔其參加教學發展研習營等繼續進修活動的費用,10名教師中不到1名有私人辦公室可以與學生交流,這種怪現象讓不少教育學者感到擔憂,因為不少研究顯示,教師工作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
學術勞動聯盟在報告中這樣寫道:「這些受訪教師的陳述,處處揭露出高等教育機構的失職,不僅沒有給予臨時教員和兼任教師應有的資源,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習活動與課外輔導,只要需要增加開銷,校方的一貫態度就是不予補助,不論這些花費會不會增進學生學習的動機或表現。」由於兼任教學的工作環境與待遇不佳,這項調查發現百分之7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或打算尋求擔任終身、全職教師的機會。
除了學術勞動聯盟之外,近來許多研究機構和個人都對大學兼任教師的議題表示關切,展開相關研究。喬治亞州現任助理講師的Joshua A. Boldt藉由crowdsourced的方式匯整同事的薪資和工作條件等資料。最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高教育研究中心也開始將兼任教師納入大學教師調查的對象中。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機構研究計畫助理主持人Linda T. DeAngelo表示,學術勞動聯盟的調查結果與他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所得十分相近,唯一比較顯著的差異是兼任教師追求全職教學職位的比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的6,700名兼任教師中,只有百分之47表示他們正在或考慮轉成正職。由於DeAngelo的研究對象是僅限於4年制大學的兼任教師,她推斷這個差異可能是由於服務機構的性質不同所致。
由於美國聯邦政府於2004年起取消the National Study of Postsecondary Faculty,聲援臨時教員者表示,希望最近公布的這些數據能夠幫助社會大眾了解目前高等教育的問題。學術勞動聯盟認為:「目前兼任教師得到的待遇和資源這麼有限,是因為目前高等教育勞動市場供過於求,短視近利的校方用微薄的薪資,就很容易找到優秀的人才,學經歷與專業訓練自然無法換取相應的價值。」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大學兼任教師薪資待遇低 恐影響教學品質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