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羅斯托夫州教育部長拉麗莎?巴麗娜向俄新網表示,該州各市所有教育局在一個月內應架構專屬網站,讓當地區民得使用網路進行幼稚園入學登記。此舉預計將可減少學前教育領域的貪腐現象。巴麗娜表示,州長瓦西里?格魯別夫在該州反貪腐委員會議上訂定目標。她說,「該州現有4萬5千名孩童排隊等進幼稚園就讀,雖因每年引進新設施而擴增至5000個就學名額,仍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她認為,學前教育因此成為貪污風險區之一。巴麗娜補充說,「電子排序不僅可確保作業透明化,方便登記,也可隨時追蹤孩童的入學情形。」目前該州有13個市教育局已開放幼稚園名額排序資訊,其余42個教育局也必須在一個月內在其市政府網站上完成這項電子服務系統。此外,各區首長也應考量將這項計畫落實到網路尚未普及的地方。根據該州政府資料顯示,該州目前共有1400所學前教育機構,使用人次約16萬。全州七歲以下兒童有28萬5千名。州政府為解決入學排序問題,計畫至2015年增建100所幼稚園,以提供14000個入學機會。
譯稿人:駐俄羅斯代表處文化組資料來源︰俄新網2012.06.08.http://ria.ru/edu_news/20120608/668609982.html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展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