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體驗大學生軟件設計比賽作品(資料片)
美國大學生從來沒有“分配工作”的概念。每個大學生畢業后都是自謀職業,社會和學校更大力提倡他們進行自主創業。
從個人角度而言,美國大學生創業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對高校和國家而言,則是保持學術和經濟活力的重要環節。甚至有人說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由創業經濟和創業規則帶動的。
■競賽——從課堂走向商場的捷徑
說到美國大學生自主創業,就不能不提在美國高校中十分流行的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計劃,在有的學校稱為商業計劃,是讓參賽大學生就某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或服務撰寫創業可行性報告,并由學術界和企業界名流當評委,選出優勝者。在企業界積極參與下,一些獲勝的可行性報告最終能獲得風險投資,在競賽中獲勝的學生日后大多都成為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領軍人物。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競賽是他們從課堂走向商場的捷徑,蘋果、雅虎、網景、戴爾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都是在美國高校的創業氛圍中誕生的。這一競賽已經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新興市場的經濟氣壓計”
美國大學校園的創業計劃競賽源于1983年,當時得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兩位MBA學生希望借鑒法學院一種模擬法庭形式舉辦商業計劃競賽,以此推動高校MBA學生走上社會,進行企業策劃的演練。
當時,這兩名學生的活動并沒有受到多大重視,校方只給予象征性的經費支持。兩位創業計劃競賽創辦人經歷千辛萬苦,終于成功舉辦了世界上首次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并引起了媒體和企業界的關注,許多著名高校爭相效仿。麻省理工學院的“10萬美金創業計劃競賽”已有18年歷史,影響巨大。其2008年度“10萬美金創業計劃競賽”組委會主席、該校斯隆管理學院研究生杰夫·薩巴多夫在接受采訪時說,麻省理工學院的這一競賽已經成為新興市場的經濟氣壓計,并且獲得了許多風險投資。
■學生創業“富可敵國”
薩巴多夫說,麻省理工學院創業計劃競賽的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他們提倡學校工學院和商學院的學生在競賽中進行密切合作。
其次是龐大的校友網絡,這些校友對師弟師妹們的幫助,對于他們在創業階段的成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者,麻省理工創業競賽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天使基金投資家、風險投資家、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咨詢公司來參與他們的活動,有許多投資和項目買賣的成交都與這些公司密切相關。
據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統計,自1990年以來,該校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多個新公司。麻省理工已經累計創辦了上萬家公司,雇用了數百萬人,創造出數千億美元的銷售業績,稱得上是“富可敵國”,對美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市場的大海里學會游泳
在美國,大學生自主創業遍及全國,成功的故事比比皆是。
亞利桑那大學藝術系研究生法克斯、羅斯波羅和塔能鮑姆聯手獲得了該校創業計劃競賽的冠軍。依靠2萬美元獎金和從家人、朋友那里借來的8萬美元,他們一步步將獲勝的創業計劃變成了現實,創辦了一個藝術品交易網站,幫助學藝術的大學生出售自己的作品。
目前這一網站已開始贏利,預計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可達30萬美元。他們準備進一步擴大業務,從風險投資者那里再籌集40萬美元,并尋找一名有實力的商業合作伙伴。
但是,大學生的創業過程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一個成功的商業計劃從最初誕生到發展成為一家成功的企業,需要經過數月、數年甚至幾十年的過程。很多學生認為,在市場的大海里學會游泳,是大學生創業者的必經階段。
■創業教育提供強大支撐
美國大學生自主創業如此成功,離不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的支撐。在美國,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和教學研究體系。
過去20多年來,創業學成為美國大學,尤其是商學院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目前,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并且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
除十分重視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鼓勵教師從事創業實踐外,美國高校還注重吸收社會上既有創業經驗又有學術背景的人士從事兼職教學,特別是聘請成功的企業家作為創業教育的客座教授,收到了良好效果。
(記者楊晴川)來源:《環球》雜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