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庚辰沒想到北京的上地地區也會堵車。10年前他剛到這兒的時候,空曠的土地上除了偶爾匆匆駛過的幾輛車,只能看到附近一個練車場上有車踽踽而行。 9月18日這天,韓庚辰在趕往地處上地的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時,竟然遇到了堵車,原本十幾分鐘的路,整整走了40分鐘。 “這里發展得真是太快了。”韓庚辰感慨。 不僅僅是上地發展得快,韓庚辰的公司也在10年時間里完成一個神話:10年前他在海淀創業園創辦北京奧瑞金種業公司時,注冊資金只有300萬元。如今,奧瑞金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種業公司,2006年年收入達5億元。 “我們企業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海淀創業園。”韓庚辰由衷地說。 韓庚辰的經歷只是北京市數千名留學人員創業者的代表。截至2006年年底,北京市23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累計吸引留學人員2135名,累計創辦了1641家留學人員企業。留學人員創業園已經成為海歸創業福地。 夢開始的地方 1997年的金秋十月,國內首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掛牌。 北京一家報紙上發布的海淀創業園招商廣告,引起了一個剛剛從美國歸國的年輕人的注意。這個年輕人正是韓庚辰。此時他正為辦企業而犯愁。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海外歸來的留學人員絕大部分都是進了科研院所、高校或者政府機關,自己創辦企業的非常少。 “留學生怎么能當個體戶?”當時社會上對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還存在很多偏見。 韓庚辰去工商部門注冊就碰到了麻煩,對方要求他必須出具當地人事部門的證明。可是當時已經在國外待了若干年的韓庚辰到哪里去找對口的人事管理部門? 剛剛成立的海淀創業園讓韓庚辰眼前一亮。他按著這則廣告登出的聯系地址跑去詢問,沒有想到創業園的工作人員對他非常熱情,并很快幫他解決了問題。奧瑞金公司在海淀創業園這個新家誕生了。 北京市人事局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主任趙峰回憶起10年前剛創辦海淀創業園時的情景時記憶猶新:“當時我們第一棟創業樓招商時,還有人擔心入駐企業太少。可是不到半年,入駐企業就滿了。還有數十名留學人員排隊等待入駐。” 10年來,北京市陸續建立了中國北京(望京)留學人員創業園、中關村國際孵化園、清華留學生創業園等23家創業園,形成一個留學人員創業園網絡,成為一個吸引、培育高層次海歸創業人才,促進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在數量、規模、服務體系建設、專業技術支持、留學人員企業孵化成果等方面均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一個溫暖的家 近年來,北京市從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入手,不斷優化留學人員來京創業和發展環境,隨著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來京創業工作的政策出臺,全方位的創業服務體系讓海歸創業者找到“家”的感覺。 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設計研究院創辦人俞孔堅是最早入駐海淀創業園的企業家。他把留學人員創業園比作“溫室”,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是在這個溫室的呵護下“發芽”并逐漸長大的。 俞孔堅當年留學美國時在行囊里裝了一包家鄉的土,后來又揣著這包土回國創業。出于對于家鄉泥土的眷戀之情,他在創辦企業時決定用“土人”這個詞,而“景觀”一詞是他以現代理念引進的全新概念。 可是公司在注冊時遇到了今天看來非常滑稽的麻煩。 “‘土人’太‘土’,‘景觀‘一詞沒有聽說過,純屬生造。”相關部門的這個解釋使俞孔堅的公司無法注冊。 “是海淀創業園的工作人員專門找到相關部門,詳細解釋公司名稱的含意,終于讓我們的公司注冊上了。”俞孔堅回憶說,當時國內的規劃設計行業全是國有性質的單位,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他們很難接到活。正在企業困難時,是海淀創業園出面幫助協調,讓他們參加了中關村科技園區生命科學園的規劃設計招投標的競標,沒想到他們不但獲得成功,并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如今企業在國內完成大量的規劃設計項目,并參與多項國內外重要工程的設計規劃。 “海淀創業園給我們的幫助不僅僅是讓企業生存,更重要的是讓企業發展壯大。”韓庚辰對海淀創業園感情很深。 奧瑞金上市前有一段時間非常需要資金的支持,可是由于他們幾乎沒有資產抵押和擔保,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在海淀創業園的支持下,奧瑞金在國內第一個通過信用貸款的方式獲得了一大筆融資,從此奧瑞金的發展走上快車道,如今已經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科研、生產、加工、倉儲、營銷、服務體系。 像奧瑞金這樣獲得資金支持的企業還很多。據了解,為了支持留學人員創業,北京市先后建立了留學人員專項資金和中關村歸國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資金,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開展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活動。中關村科技園區還設立了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資金資助,建立了小額擔保貸款“綠色通道”,幾年來,接受留學人員專項資助的留學歸國人員400余人,資助金額超過2000萬元;接受中關村創業扶持資金資助的留學人員企業有628家,資助金額5090萬元。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留學人員在前沿課題的探索和對世界先進科技成果的跟進,加速了留學人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進程。 自主創新的尖兵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走過十年風雨,十年磨礪,不僅引進了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型的留學人員入園創辦企業,還培育出一批國際或國內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產業化的重大科研項目,實現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可以說這里已經成為留學人員實現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成為首都創新創業體系的一支尖兵。 在吸引大量優秀留學人才入園的同時,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還著力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富于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科技企業家隊伍。韓庚辰、俞孔堅是這些人中的代表。他們的成功帶動了很多留學人員慕名前來入園。 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通過提供服務、參與管理等方式,協助留學人員企業實現技術項目商品化與產業化,極大地促進了科技創新。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各留學人員創業園企業累計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10億元,累計實現利潤5.95億元,累計上繳稅費4.53億元;留學人員企業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占到企業總數的88%,行業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環保節能、新材料、文化創意等,這些行業領域都是北京經濟重點發展行業。近兩年,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內留學人員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快速增長,2006年達到723項,在園企業還承擔了眾多的國家級和省市級的科研項目。 近年來,北京市各留學人員創業園已經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全國各領域甚至國際處于前列的高新技術企業,如啟明星辰的網絡安全產品、展訊通信的基于TD-CDMA的3G手機芯片、威訊紫晶的國際無線個域網標準、華大基因的人類基因測序等。 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在全國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建設。目前,北京市各留學人員創業園利用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與外地科技園區進行交流合作,通過管理輸出等手段,在實現自身擴張的同時,有力推動了外地留學人員創業園的發展。如北航留創園先后與南通和昆明市政府和合作,建立了南通—北航孵化器、昆明—北航軟件產業創新孵化中心;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分別在威海、洛陽建立了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威海產業基地、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園洛陽產業基地;北京理工留學人員創業園與昆明五華科技園共同成立了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和云南市場推廣平臺。這些都顯示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對外輻射作用在進一步擴大。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