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印度尼西亞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所在位置:英國,Cambridge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209年學歷:語言 預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8396人院校地址:Cambridge Admissions OfficeFitzwilliam House32 Trumpington StreetCambridgeCB2 1QY,United Kingdom8274
為即將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留學新聞:《多國留學生的“中國情結” 多癡迷于中國文化》05月27日報道。中新社鄭州5月27日電 題:多國留學生的“中國情結”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我一直被中國漢語、中國飲食、中國文化的魅力吸引著……”27日,在為期兩天的2012鄭州“聯大杯”外國人漢語大賽上,印度尼西亞選手賴以星在鄭州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她的“中國情結”。
基于對中國文化的向往,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漸漸超越了實際商貿、交流需要。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來自194個國家和地區的292611名外國留學人員在華學習,其中,來自亞洲的留學生人數占首位,賴以星便是其中的一位。
黃皮膚、黑頭發讓這位東南亞的姑娘看上去與中國姑娘“難分伯仲”,3年中國留學生涯使得她中國話說的頭頭是道,一曲字正腔圓的《但愿人長久》更是演唱的“出神入化”。
“在印尼有很多中國大公司,公司里的人基本上都說漢語,我來中國學習漢語就是為了回去以后找工作方便。”談及學習漢語的初衷,賴以星直言不諱。在發現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之后,賴以星說她最崇拜的是孔子,生活中她會經常拿一些在中國收獲到的東西與印尼作比較,比如歷史、名勝、飲食等。
當賴以星得知“賴姓”起源于中國后,她便四處求證。最終在河南新鄭黃帝故里,她找到了“賴姓”起源于中原的線索。“沒有想到我的祖先真的在中國,看來大家說我長得像中國人一點也不假。”賴以星笑道。
與她不同的是,今年31歲的英國Jon.Brown,為了顯示對漢語的鐘愛,他專門給自己起了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字“白翔”。相比之下,他更喜歡別人稱呼他的中國名字。
這位鐘情于“山西刀削面”的英國劍橋大學博士介紹說,早在9年前,他在參觀了嵩山少林寺后被中國文化所吸引,便決定留下來,并在一家大學任職外教,隨后將妻子和2個孩子也接到了中國定居。
學校名稱:印度尼西亞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所在位置:英國,Cambridge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209年學歷:語言 預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8396人院校地址:Cambridge Admissions OfficeFitzwilliam House32 Trumpington StreetCambridgeCB2 1QY,United Kingdom8274
“在學校當外教老師時,感覺到與中國學生交流很吃力,于是我便萌生了學習漢語的念頭。”Jon.Brown說,之后他便放棄外教,進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習漢語,一學就是6年。
如今,這位癡迷于中國文化的英國小伙,不僅能用中國話吹拉彈唱,還會用一些順口溜調侃,“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是鄭州。”
在Jon.Brown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妻子也由原來的抵觸漢語到現在“略懂一二”。于是他大膽決定,“讓我的孩子也學習漢語,讓他們掌握兩種‘母語’。”
抱拳、鞠躬、伸手……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多年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熏染,使得來自俄羅斯的安娜“中國范兒”十足 ,一身大紅的中國旗袍將其打扮的更具“東方女性”的魅力。
安娜很隨和、很健談,她告訴記者,“當初選擇來中國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文化、名勝,我去過長城、龍門石窟。”
在安娜眼中,中國處處都散發著誘人的氣息。她決定用剛剛獲得的這筆大賽獎金,繼續留在中國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文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