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瑞麗5月23日電一大早,一群緬甸籍孩子,成群結隊來到中國銀井邊防工作站,見到中國邊防戰士,異口同聲地用中文喊道:“叔叔好!”便“大搖大擺”地進入了中國境內。這是記者日前到訪中緬邊境南76號界碑、瑞麗市姐相鄉云井寨時見到的情景。
云井寨,與緬甸芒秀寨一溝之隔,是世界獨有的“一寨兩國”。在云井寨里,有一所云井邊防小學,學生來自中緬兩國的邊境村寨。
云井邊防小學始建于1960年,現有學生147名,其中緬籍學生68名,均為傣族。目前,學校設有學前班、一、二、三年級。
踏入校門,2011年剛投入使用的新教學樓寬敞明亮。校園的圍墻上,滿是彩色的民族圖案。三三兩兩的孩子們在一起打鬧,分不清是緬甸人還是中國人。
13歲的緬甸籍學生英喊正和同學們在校園里比賽騎單車。記者問她幾年級,她用流利的中文回答道,“今年三年級了,馬上畢業了。”
問她為什么來中國“留學”,英喊笑著說,“在這里上學不用交錢。”
銀井邊防工作站站長、云井邊防小學名譽校長張紹輝介紹,學校里的緬甸孩子和中國孩子一樣,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和“兩免一補”政策。
“從這里出去的小‘留學生’,一般都會三門語言。”張紹輝說,學校開設有漢語、傣語、緬語課。
據了解,云井邊境一線傣族同宗同族、同語同俗,他們之間探親訪友、通婚互市較為平常。特別是緬甸兒童跨國“留學”,成為雙邊官方默許和民間認同的共識,形成瑞麗市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
針對緬甸困難兒童,銀井邊防站專門設立“陽光工程”基金用于資助緬甸孩子,每到“六一”兒童節,邊防官兵會給每位孩子送去書包、學習用具。
夕陽下,一名緬甸籍小學生滑著滑板,大叫著從中國滑進了緬甸境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