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哥倫比亞管理大學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新加坡,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2000年學歷: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7500人院校地址:http://xinjiapo./school/9993
《內地假洋文憑泛濫成災 虛構知名大學引人上當》由05月18日報道。據報道,說起假文憑,人們總是會想起著名小說《圍城》里的主人公方鴻漸,四年中接連換了三所大學,在倫敦、巴黎和柏林轉了一個大圈,隨便聽了幾門功課,除了“夸夸其談”外,一無所有,臨回國時,在父親和丈人的威逼下,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地買了張“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
文學作品中的滑稽形象在現實中卻是屢屢上演,“克萊登”大學現身中國,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便對一批“克萊登”大學的創辦者提起了公訴。
今年4月9日,廖凰淇和其他8名被告人站在了海淀區法院的被告人席上,檢方指控9人利用虛構美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及美國國立華盛頓大學等大學招生,頒發這些大學碩士、博士認證文憑等手段,單獨或伙同詐騙被害者學費、認證費共計340余萬元,構成了詐騙罪。
假文憑背后的“連環計”
一開始,廖凰淇也是個受害人。2006年5月,大專學歷的廖凰淇在網絡上看到一則美國加州管理大學學習班的招生廣告,發現參加這個班居然可以獲得工商管理的碩士文憑。上過幾次課,交齊了6.5萬元的學費后,廖凰淇如愿拿到工商管理碩士文憑,不過經過查證,他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
盛怒之下的廖凰淇沒有選擇報警,這個精明的家伙動起了歪腦筋,他找到了學習班的老板李永強,開門見山地挑明了假文憑的事,李永強無奈之下將更多詐騙的細節告訴了他,雙方一拍即合,初步達成合作協議。不久,廖凰淇便成立了中凰天龍金運教育咨詢公司,照著李永強的方法開始進行詐騙。
公司成立之后,廖凰淇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創立一所美國大學。這事很簡單,只需要在美國注冊一家以“某某大學”為名的公司即可,廖凰淇就注冊了一家名為“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的公司。
自此,廖凰淇便成了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的校長。
一切工作就緒后,廖凰淇就把為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招生的重任交給了有教育培訓行業經驗的武江衛。
之后,武江衛負責找客戶,廖凰淇負責辦理畢業證書,李永強負責將證書認證。武江衛搖身一變成了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中國區教育中心副主任,同時還幫李永強的美國加州管理大學招生。
武江衛的招生搞得有聲有色,她讓業務員給一些企業總裁級別的人打電話,同時利用公司的短信群發器發短信,稱可以提供美國林肯大學的碩士、博士畢業證書。
每一個客戶,碩士畢業證書收取6.8萬元,博士畢業證書收取13.8萬元,認證收5萬元。
從2010年3月開始,武江衛按此方式一共騙了30人左右,每次收到錢后,每一個碩士畢業證書給廖凰淇2萬元,博士畢業證書給廖凰淇3萬元,如果需要認證的就給李永強3.5萬元,剩余的錢便據為己有。
實際上,這些向客戶收費6萬元至13萬元左右的碩士或博士證書都是廖凰淇找專門做假證的人偽造的,每個只需要付費600元。為了解決教育部認證的問題,他們求助了一個叫陳恢松的武漢人。
陳恢松的確是一個“高人”,居然將廖凰淇和李永強所需要認證的信息添加到了教育部的網站上,不過每一個認證都要收費2萬元,為此,廖凰淇先后支付了40萬元。后經查證,這個認證過多個野雞文憑的教育部網站也是偽造的,看來有時候,騙子也會被騙的。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去假的教育部網站認證自己的文憑。當一位受害人拿到蓋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專用章”鋼印的證書后,為了保險起見,她特意去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咨詢,被告知手中的文憑為偽造后,隨即報警。
之后,北京市海淀區警方便接連偵破了7起以提供美國大學學歷為名進行詐騙的案件,抓獲了33名涉案人員,受害人有339人之多,而涉案金額也高達796.8萬元。有受害人感嘆道:“洋味兒假文憑,真是坑了爹,坑了娘,又坑了自己!”
騙術一:“洋文憑”引人上鉤
“千萬別小看這33個人,能做這種詐騙的智商都不低。”承辦這些案件的檢察官饒明黨特意做了一個有趣的統計:在這33名涉案人員中,23人的學歷為大專,6人為本科,3人為碩士,還有1個是博士。
崔玉斌便是那位博士。從2003年開始,他就開始靠野雞大學文憑招搖撞騙了。他創立了一所美國內申大學,專門提供碩士和博士證書。
相比于崔玉斌,余戰武的背景條件更好,2004年碩士畢業后,曾在國內知名的大型國企工作過,不過很快就離職,打著“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名號,攜妻一起投身到制造野雞大學文憑的“生意”中。
這些高學歷的人往往是騙子公司的核心人物,通常都是擔任一把手或是主管的人,負責整個公司的運作。
和這些高學歷的騙子相比,受害人也是頗有來頭,在已經核實的339名受害人中,有8成以上的都是公司副總經理以上級別的高層管理人員。而這些高管所供職的單位也是大名鼎鼎,既有世界知名品牌的駐北京代表處,也有大的投資公司、顧問公司、證券公司以及房地產企業、大型酒店、研究所、基金會和雜志社。
騙術二:改造名校校名
那些被用來招搖撞騙的美國大學在美國其實都是合法注冊機構,不過都是騙子們以有限公司的名義進行注冊的,它們真實的身份是非盈利性的有限公司,絕非高校。
美國很多中介公司都在干著這種“生意”,只要收到匯款,便幫對方在美國本土注冊該類公司,然后郵寄帶有學校名稱的注冊證書、鋼印和公章等物品,此外,還會開通一個該學校的美國錄音電話和一個以“-edu”結尾的美國假網站,而正規的美國高校網站的域名最后應為“.edu”。
而且這些被郵寄回國的公章頗具技術含量,警方曾經特意驗證過“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印章,此章加蓋時一般顯示為“Columbia International”,當用最大力量加蓋時,原印后面會顯示出尾綴“.Inc”(公司)。
雖然騙子們虛構的美國“知名”大學根本不存在,但其名字卻都相當唬人。在7起案件中,被用來招搖撞騙的假大學就有:美國內申大學、美國休斯頓大學、美國理工大學、美國加州管理大學、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
“改造”美國名校校名是這些人慣用伎倆,美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都是美國名校,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騙子們稍加改良,便創造了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混淆視聽。
有時候,騙子也相當重視自己學校的“聲譽”,李秋月在2008年9月以8800元的價格通過一家“美國認證協會”的組織在美國注冊了名為“美國科技大學”的公司,準備以“美國科技大學”的名義在中國進行招生詐騙,但是在10月份,她在網上發現有個臺灣人辦的美國科技大學有很多負面消息,便立刻將校名改成了“美國理工大學”。
騙術三:傍名校授課
雖然是文憑詐騙,但絕非是單純地賣假文憑那么簡單,騙子們還會安排客戶參加學習班,正兒八經地邀請高校老師授課。
他們很鐘情在國內名校附近干這筆“生意”,幾乎所有人都把公司的辦公地點選擇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微博)等名校的校內或附近,有時候會直接租賃學校的教室用來給受害者上課,不過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學校附近酒店的會議室內。“相比學校的教室,星級酒店的會議室肯定更顯檔次,受害人多是高管,更喜歡這樣的環境。”饒明黨認為騙子在選址上做了精心的準備,“傍名校”的做法讓受害人更加容易上當。
李秋月便將辦公地點設在北大資源賓館,并稱其頒發的學歷是北大教育培訓中心與美國理工大學合作引進的教育項目,此外北大南門附近的燕園資源大廈和清華東門外的創業大廈,也是騙子們設立學習班的地點。
學習班的確聘請了高校老師為這些受害高管們授課,北京某高校的一位退休教師曾向辦案民警證實,有人曾請他到清華大學外的清華園賓館四樓會議室為某大學的一個高級總裁研修班的學生上課,但到了會議室之后,他發現到場的學生卻是美國林肯大學學習班的。
邀請該退休教師前去授課的中間人在證詞中也提到,他曾受朋友之托找北京一些高校的教師去給一些工商管理類的研修班上課,“每個老師每天的報酬是1萬元”。
“克萊登”為何受追捧
“我們核實過的受害人有339名,這并不代表受害人只有這些,很多人為了顧及顏面都沒有報警,而且這些騙子很多沒有保留以前的學員名單,我們掌握的基本都是現階段的學員情況。”饒明黨說,野雞大學文憑買賣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現今只是揭開了野雞大學文憑詐騙行業的一角,背后的總量更是難以估料。
不僅是受害者數量難以估計,招搖撞騙的假大學也遠遠不止上述幾個。李永強在被捕后,還向警方舉報了諸多利用外國假學歷進行詐騙的嫌疑人,主要有:海淀上地的美國瑞恩斯大學、美國斯特夫大學;北大資源學院里的加利福尼亞美洲大學、美國協和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附近的美國森坦納瑞大學、圣圖銳大學和美國沃爾斯大學;北京火車站附近的美國太平洋大學;還有美國美聯大學、美國普萊斯頓大學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在做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詐騙。
為什么如此多的人落入“野雞大學文憑”的陷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認為,主要是因為中國人普遍存在一種“學歷情結”。“這既有制度原因,也有個人原因。目前我國在各種人才的選拔、評價機制上,學歷是主要的衡量標準。個人對學歷的追求也帶有某種迫不得已的成分,一定要有個很好的學歷,才能得到更好的機會。”
假洋文憑泛濫亟須監管
美國野雞大學之所以在中國泛濫成災,各方面監管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假洋學歷詐騙案。
“犯罪嫌疑人實施詐騙的第一環節就是在互聯網上仿高校網站制作一個山寨網站,在其網站上及其他網站發布宣傳招生信息,之后再仿照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網站制作另一個山寨網站,進而對自己頒發的學歷證書進行認證。”饒明黨認為“山寨網站”在整個詐騙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但現實是相關網絡監管部門對此卻并未察覺,也未發布相關的警示通知。
在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院長、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看來,這不僅是網絡監管部門的事情。“網絡上的虛假信息很可能是海量的,網絡監管部門不可能一一去查實,首先普通民眾需要提高自身對這些虛假信息的鑒別能力,不要輕易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當中,而與此相關的部門單位,比如說教育部,在其相關的網站上應該要列出那些合法大學的名單,最好有相對應的官方網站的鏈接,盡可能幫助普通民眾最快捷地識別。”
李欲曉還認為,作為虛擬世界的執法者,網絡監管部門也要對可疑的虛假網站加大查處力度,加強與各方面的合作,聯合擠壓不法網站生存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預防此類詐騙案件的再次發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