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求知
記得20多年前在德國求學時,我選修的課程中有一門“建筑史”。從上課的第一天起,我就陷入了“黑暗的深淵”。
原以為上課當然是在學校教室,誰知接到課程表一看,才知授課地點在學校附近的一家電影院。我急忙跑到電影院,掀開厚重的門簾,眼前一片漆黑,只聽見老師講課的聲音十分洪亮,而電影院“能見度”十分差。我摸索著找到一個座位,漸漸才看清教授站在電影院屏幕前的圓舞臺上,一手拿著話筒,一手用開關遙控著一臺幻燈機,邊講邊變換著幻燈片。
這天是講巴黎的近代建筑史,也許由于巴黎近代建筑色彩太灰暗之故,整個電影院顯得格外黑暗。只見旁邊的同學,一會兒打開小手電記著筆記,一會兒看幻燈片,忙得不亦樂乎。只見影院內一會兒這邊亮起了手電光,隨即熄滅,一會兒那邊亮起了手電光,隨即熄滅。點點燈火,就像螢火蟲閃來閃去,給人一種神秘和新鮮感。還有這種學習方法和模式,令我驚嘆不已,這不是我小時候在家鄉農村晚上抓螢火蟲的場景嗎?可惜我這“老外”,沒有頭腦,不知上課還要帶小時候用的家伙——小手電,所以整個下午的課,只能在黑暗中聽和看,筆記本上一片空白。
這堂課給了我不小的觸動,顛覆了我在國內大學上大課的概念,同時也讓我感到了德國人的精明和務實,更體驗了在異國他鄉“黑暗”中求知的中國留學生的艱辛,后來我也摸到了門道,凡上這類課,也準備一只小手電,一起加入“螢火蟲”求知者的行列。
不經意嘗了回“貓狗食”
記得我剛到歐洲留學的第一個星期,因為吃完了從國內帶去的食品,我不得不去國外的超市購物。走進店里,看見貨架上有一種面條和罐頭十分便宜,包裝也十分精美,畫面上的小狗小貓十分可愛,未仔細看,便信手各買了一包,想回家開開“洋葷”。回到公寓打開煤氣爐,先用鍋煮好了面條,撈起來,湯倒掉,再澆油在鍋里,倒進罐頭,倒進熟面條,一起炒,頓時香味撲鼻。折騰了半天,肚子的確很餓了。鏟起來就送進口里,一會兒工夫盤子就底朝天了。吃完后,感覺味道很好!心想這東西好吃不貴,下次去超市還可以再買點,便拿起包裝盒想看看是什么品牌。誰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面條是專喂貓的,而那罐頭是專供小狗食用的。自己把貓狗糧當了伙食!后悔中不覺罵道:“外國超市怎么還賣
這個東西,缺德!”現在想來好笑,其實還得怪自己少見多怪!這段趣事也在我初次留學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外的酒文化
中國人常自詡酒文化深厚,其實老外也有老外的酒文化,且尤有味道。尤其是西歐的德國人。德國人之于啤酒,就像孩子需要娘。中國人有句俗語:有奶就是娘。用在德國人身上就是:有酒就是娘。我留學時有一次在酒吧打工,幾個德國佬從晚上六點一直喝到子夜,連干了二十幾瓶啤酒。在酒的驅動下,體內的德意志血液流動太快,手舞足蹈,放喉高吼,把個酒吧內外搞得一塌糊涂,引得行人打電話報警。頃刻,警察飛至,問明細由,罰款!交了錢,這些德國哥們兒才從糊涂世界清醒過來!
酒吧也常常有法國人、意大利人和英國人來光顧。對于法國人來說,他們尤其喜歡喝香檳酒,因為法國的香檳酒世界聞名;對于意大利人來說,葡萄酒是他們的“命根子”,因為亞平寧半島盛產葡萄,葡萄酒物美而價廉。英國人則“兼收并蓄”,什么酒都愛好,沒有他們不喝的酒。
在酒吧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已深深體味到了老外的酒文化。酒就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咖啡一樣,沒有了它,生活就無精打采,心神不安。
縱觀西歐人,飲酒是人生一大享受,酗酒則是人生的一大禍害,他們兼而有之。好在我不會飲酒,更不會酗酒!因為那時我只是個還要靠打工補貼生活費的中國留學生,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去品酒!(文楊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