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行業似乎很難逃離各種風波,不斷的刺激人們本已脆弱和敏感的神經。2011年12月末,美國一名新生兒因懷疑食用受到阪崎桿菌感染的奶粉不幸死亡,美贊臣因產品涉嫌質量問題而被沃爾瑪從美國逾3000家超市下架。不過,美贊臣中國FromEMKT.com.cn也表示,問題奶粉并未流入中國市場,因此沒有宣布召回計劃。但對于中國市場的網絡代購產品,卻沒有給出確切的說法。
嬰兒喝美贊臣感染罕見細菌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密蘇里州一名出生僅10天的嬰兒18日因為感染一種名為“阪崎桿菌”的罕見細菌而不治身亡,該嬰兒曾服用美贊臣的Enfamil嬰兒配方奶粉,12.5盎司裝,批號為ZP1K7G。密蘇里州衛生當局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該嬰兒患病是否與奶粉有關。美國政府部門尚未下令召回這種奶粉,但是沃爾瑪、沃爾格林、克羅格等知名零售商已經宣布將該奶粉下架。
美贊臣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及密蘇里州衛生部門的調查檢測結果發現,美贊臣奶粉中未發現致命細菌。負責查找感染源的衛生部門相關人員表示,目前仍在調查外部原因和環境因素,比如用來調制配方奶的水,或其他任何這名嬰兒可能攝入過的東西。同時,因產品涉嫌質量問題,沃爾瑪將美國逾3000家超市的美贊臣奶粉下架,這引起了國內購買了美贊臣奶粉的家長們擔憂。
美贊臣稱中國產品并非原裝進口
此前,美贊臣中國對外宣稱,該款奶粉未在中國內地上市。超市所售的美贊臣奶粉都是在國內灌裝的,并非原裝進口,不存在與國外產品相同的問題。不過,目前國內許多給寶寶吃洋奶粉的家長都是通過網絡代購買的,受該事件影響,目前許多網店已暫停代購規格為12.5盎司的Enfamil新生兒奶粉。對于這一批消費者,美贊臣并沒有拿出相關說法。
美贊臣中國區有關負責人媒體記者表示,公司對上述嬰兒吃過的同一批產品進行檢查,結果顯示并沒有問題,但是超市出于謹慎的原因對產品下架了,但是公司還是在等待美國政府的調查結果。現在談是否召回,還為時尚早。但關于網絡代購的進口產品如何處理,該負責人沒有給出任何說法。
去年11月份的日本明治STEP奶粉事件也一樣因為同樣問題讓國人倍感無奈,奶粉代購問題苦惱著十分擔心孩子健康的年輕父母。自從明治奶粉因含放射性銫啟動召回程序,海外奶粉代購模式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明治公司上海分公司客服人員表示:由于進貨渠道我們并不清楚,我們不能保證代購的奶粉完全沒有問題。
地球另一端超市貨物架上的奶粉,短短20天左右就可幾乎“零阻力”地出現在國內一戶尋常百姓家嬰兒的餐桌上,這便是網絡代購的神奇力量。網絡代購在滿足國內越來越多年輕父母對洋奶粉需求的同時,隱藏哪些風險和隱患?網絡代購大軍如何賺得盆滿缽滿?白色奶粉的跨境之旅背后是一條什么樣的利益鏈?
關于奶粉代購
個人代購可以定義為"代替購物服務"。賣給國內消費者的售價是由奶粉在國外的零售價,加上運輸費、代購服務費三部分組成的。一般來說,廠商在一國銷售的奶粉并不允許大批量運到其他國家銷售,這涉及到區域代理權和指定銷售地的問題。合理的做法是,如果要引進國外品牌奶粉到中國銷售,要先從國外廠商處獲得代理權,有了代理權后才能在國內進行分銷。管理和規則的限制下滋生了散客和代購業務。
通過“散客”帶貨,是很多海外奶粉進入中國的途徑之一。“散客”近的從香港帶奶粉入關,遠的則從日本、英國、荷蘭、美國,澳洲等地,購買奶粉再空運或海運回國內。當需求不斷增大的時候,悟到商機的中間商“海外奶粉代購商”應運而生。很多旅居海外的華人、留學生會做海外代購,賺取一定的代購費用。由于香港關稅低,很多進口產品價格比內地便宜,有些香港或臨近香港的居民,也做起了代購。
國內的關稅新規給代購商們戴了一個“緊箍咒”。去年中國海關抽查趨緊,按照關稅新規,個人入關不能攜帶超過6罐奶粉,兩罐以上就要征稅。不過這些并沒有影響到代購業務,因為成本的增加都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國外超市購奶粉一般100多元,加上運費,即使一罐奶粉多收20元左右關稅,總價也大多200元出頭,比國內超市同類國外品牌奶粉便宜很多。
與“散客”運送進口奶粉的方式不同,淘寶上出現了不少銷量巨大的賣家,這類代購看起來更像在從事奶粉終端分銷業務。這類賣家一罐明治奶粉標價僅在130元左右,從價格和成本上分析,走“散客”渠道的陳琳認為不可思議。
事實上,淘寶代購奶粉也分兩種:一種確實是從海外直郵的奶粉;另一種則是從上級代理處拿貨,銷售者也并不清楚確切貨源的奶粉。以明治奶粉為例,很多貨都是從日本零售終端或者代理商處采購,當囤積到一定數量后,由貨運公司集中將奶粉運到香港。到香港后,這批奶粉會交給清關公司處理,如果運氣好,清關公司可直接順利入關;或者請有深圳身份證的"水客",將貨物化整為零帶到深圳,再運送到國內賣家手上。在這些環節上,奶粉的質量是無法保障的。
貨源的不確定性,甚至對奶粉途中是否被調包的懷疑,成了海外代購媽媽們新的困擾。跟蹤海外運單、看條紋碼、查二維碼、檢包裝、驗批號,打開聞氣味、觀顏色、看溶解度……其實網上盛傳的這些辨別真偽的手段都是存在不確定性的。
洋奶粉進貨渠道疑云重重
每天都有新的媽媽加入到購買海外奶粉的大軍。這個群體的規模,隨著國內奶粉的負面新聞一次又一次地曝光,正在不斷地擴大。她們愿意花時間去陌生的環境里探險,不在乎價格,并且堅定地想用海外奶粉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安全保障。只是在拿到奶粉的那一刻,卻忍不住地猶疑:這是正品嗎?沒有人可以回答。就像一場“俄羅斯轉盤”游戲,人們總是期待扣動扳機時,自己趕上的是空彈。
一家網店在二十多天內賣出半噸“荷蘭奶粉”,一些網店標出的“國外直郵”奶粉竟然比奶源批發價還低。這難免讓人生疑。
中國媽媽購買海外奶粉的熱情,吸引了大批商人的目光,甚至引起了海外奶粉產地國的警惕,更讓騙子打起了壞主意。陷阱一直存在。只要進貨渠道不能明確,中國的媽媽們將一直處于一場無休止的糾結當中。
最近很多人發現自己似乎陷入了騙局。買海外奶粉的人越來越多,網店的日銷售量高得不正常,價格低得超出了她的預計。從荷蘭直郵過來的奶粉,加上運費也才兩百出頭,比國內奶粉還要便宜。這可能嗎?
如今,關于價廉的荷蘭奶粉的來源,網上流傳的版本很多。一些聲稱是親戚代購從國外直郵入境的賣家卻紛紛陷入丑聞。去年1月,有網友稱在網上信譽頗高的店鋪買的鈣水有問題,在幾番爭論之后,店主承認,一開始做直郵,但后來需求量增加不得不找了其他公司進貨。網友稱,該店鋪于當年2月被工商部門查封。
有記者調查得知,除了個人代購直接到超市貨架上零買以外,還有另外的奶源渠道。荷美代購的商品都來自于荷蘭本地的超市和商店。所謂從廠家直接拿貨根本不存在,而去找荷蘭的代理商在荷蘭批發奶粉銷售到中國根本是不可能的。荷蘭的代理商,在收到銷售商進貨請求時,首先要確定的是要有銷售終端;其次,銷售區域僅限于荷蘭境內。因為荷蘭政府對奶粉有補貼,所以超市零售價反而低于商家從代理商處拿貨的批發價。
目前網上有人稱,在荷蘭有華人在賣假冒的美素和牛欄奶粉,價格很低,且以現金交易方式結算,然后通過海關渠道進入中國。據悉,荷蘭和德國邊境上存在次品市場,4歐元就可買到牛欄。奶源不會有什么問題。但生產工藝就不好說了。
幾乎每家賣海外奶粉的淘寶店鋪都會貼出購物小票或者當地超市的照片。如果顧客指定,一些店家還可以在直郵時附上購物當天的荷蘭報紙和購物小票。很快這就被揭穿,個別是真的,大部分是忽悠。
大家跨國網購之后才發現,國外的東西不但品質過硬,而且價格甚至比還便宜。而國人的熱情卻招來了國外的騙子,讓人很是無奈。去年年底,兩家荷蘭網站被揭露可能是騙子網站。大批中國年輕父母購買國外奶粉,使得一些荷蘭的當地人也想分一杯羹,于是設立了購物網站想要當奶粉的二道販子,但荷蘭是個小國家,增加這么多的用戶,廠家的貨根本供應不上,所以造成了一些人轉而發現這樣騙錢更容易。于是很多網友紛紛上當受騙,貨款發出去卻遲遲沒有收到貨。他們在國內以及荷蘭警方都報了案,也向歐盟以及荷蘭當地的消費者保護機構投訴,但均無下文。這些荷蘭騙子騙的只有中國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這么遠買奶粉的。中國人不可能維權成功,因為找不到負責的機構。
限制“拖粉”開始出現
日本和荷蘭針對奶粉被大量中國中間商和游客“一掃而光”的現象,出臺了“奶粉限購令”。荷蘭新聞報道稱,奶粉生產商專門派人到各個超市溝通,要求每人一次最多只能買4罐奶粉。去年年底,荷蘭當地商家發現,總會有亞洲面孔的顧客反復來把貨架上的奶粉買空。這則來自荷蘭國際廣播電臺中文網的報道稱,牛欄奶粉生產廠家已經略有提高產量,同時,一些商家開始限購。
荷蘭本地奶粉限購,始于2010年年底,此前有大批中國人在荷蘭超市掃貨,經常是一次購買完超市貨架上所有奶粉。這種瘋狂掃貨的舉動很快引起荷蘭政府和媒體以及奶粉制造廠家的注意,因為本身,荷蘭本土牛欄、美素等奶粉的產能根本不足以供應中國市場,而且,這種政府補貼商品,本身就屬于政府給予國民的福利之一,所以,限購政策很快出臺,在很多超市和連鎖商店奶粉貨架前都有明顯的標識,提示顧客不可以大批量購買,或者每次最多只能購買三罐,甚至兩罐。目前新西蘭當地也開始有限購措施。
代購奶粉潛藏風險
在荷蘭芬洛定居5年的溫州人方女士每周一、三、五都會開車輾轉附近幾個城市的超市、藥店,為自己的顧客購買荷蘭牛欄奶粉、米粉等嬰幼兒食品。方女士告訴媒體記者,一般代購程序是,買好奶粉,按照不同的重量打包,5公斤和7公斤的包裹就每周二、四、六開車到德國走快遞,低于5公斤就在荷蘭郵寄。
方女士說,國際快遞一般需要2周到北京或上海,然后再走EMS郵寄到國內買家的具體地址,情況正常,一般3周之內買家就能收到貨。方女士的網絡代購生意開始于2008年,方女士說,她每個月能賣出300到400罐奶粉,銷量很穩定。
網絡代購洋奶粉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間。方女士告訴記者,西歐國家多對嬰幼兒食品有政府補貼,所以價格便宜,荷蘭超市1罐牛欄奶粉僅售10歐元,快遞包裹過海關被抽查到的關稅和檢驗檢疫費都由買家自行承擔,所以最后1罐牛欄奶粉折合人民幣的成本約為160元。我的利潤就是收取12%到15%的代購費,一般1罐奶粉賺30元人民幣,一月下來有10000元左右的收入。
國內團購網站合購網創始人黃詩樵介紹,除了海外華人、空姐、留學生等特殊人群從事的“螞蟻搬家式”的海外代購外,還存在另一種模式。一些貿易公司通過國際物流進口國外奶粉到香港,這是免稅的,然后通過活躍在深港交界處的一批“水客”帶進內地,這些“水客”每天往返多次,常常采用成群結隊的“沖關”方式讓海關檢查人員也沒轍。這些奶粉流入內地市場的成本非常低,上網后以網絡代購商品形式銷售。
網絡代購盛行網上,不少運作模式都“鉆空子”,這一市場的巨額利潤尚處于灰色地帶。,雖然海外代購洋奶粉有很強大的需求基礎,但代購奶粉品質無保障,存在“消費風險”。
網絡代購傳播中,不少賣家對于貨品出問題后的解決途徑都語焉不詳,大多回應“絕對正品,有外國超市的發票,貨源絕對可靠。”如此一來,海外代購奶粉的品質基本只是“精神保證”,沒有特別有效的維權措施。不少洋奶粉的代購賣家對于貨品的品質都信誓旦旦:“有進貨憑證、貨源可靠、產地直發……”然而,消費者一旦發現問題,賣家其實也是束手無策的。
去年9月,美國奶粉巨頭雅培宣布在美國、波多黎各等地召回Similac品牌嬰兒配方奶粉。雖然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不在召回范圍之內,但通過網絡直接從美國代購的雅培奶粉卻沒法按照程序被召回。有乳業專家表示,國內很多父母都過度迷信洋奶粉,但實際上一些洋奶粉質量并非100%有保障,出問題的也不少。
國家質檢總局去年推出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以快件、郵寄或者旅客攜帶方式進出口的乳品以及飼料用乳品,不適用本辦法。”這也預示著網絡代購的洋奶粉不在國家乳品質量監督范圍之類。不少業內人士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摸底調查這一行業,掃除監管盲區。
合肥市消協的工作人員說,雖然目前并沒有收到有關投訴,但是網購的洋奶粉,無論奶粉質量還是售后維權都難以保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或孩子的身體健康受到損害,消費者維權將十分困難。因此,建議消費者從正規渠道如國內大型超市等地購買進口奶粉,如果在網上購物,一定要索取相關憑證。”
代購早已成為洋奶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一種常見手段,而一旦遇到洋奶粉出現質量問題,召回范圍又往往不在中國市場,這讓不少中國家長焦慮。
業內人士還提醒,網絡代購存在風險。如果代購產品出現問題,由于買賣行為發生在海外,損害在國內,消費者若想直接向海外零售商索賠,在法律適用上可能會產生沖突。另外,由于商品未經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沒有經過出入境檢疫部門及海關檢驗,消費者在投訴時很難提供有效的證據進行維權。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選擇網絡代購時一定要慎重。
去年11月中旬,日本明治乳業公司宣布,該公司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該公司決定在日本境內召回多個問題批次奶粉進行無償更換。據悉,在國內有不少日本版明治奶粉的“粉絲”,他們通過海外代購、網購等方式購買了奶粉,然而明治奶粉中國公司方面卻表示,中國市場銷售的明治奶粉都是從澳大利亞生產進口的,與此次問題奶粉事件無關,國內消費者通過代購的方式從日本購買的明治奶粉不提供更換服務。
關于代購奶粉的維權實際上根本無法實施,有的處理方法也很荒唐。比如針對國內部分消費者無處維權的質疑,明治中國公司廣州市場部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由于中國至今沒有開禁日本產奶粉進入國內,而該公司日本總部“召回令”中的內容也僅是換貨,因此即使他們在華公司回收后,也無法為國內消費者換到日本版明治奶粉。該人士建議,國內消費者可將奶粉先寄回日本的銷售商,再由其代為更換后,再郵回顧客手中。不過,對于這種處理方式,有消費者認為,明治公司不負責任,無視國內消費者權益。由此可見,網絡代購的維權僅僅是一種企業的作秀和公關,同時也面臨著企業運行制度和規則的制約,要想從根本上找到解決辦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