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指出,專家們說,越來越多的移民后代離開美國返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開始在那里尋求發展的機會,他們中有的和薩米爾一樣小時候來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有的則是在美國出生。在采訪中,許多美國人表示,自己不知道在海外呆多久,多數情況下,自己的決定會令作為移民的父母感到困惑。但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說,由于國內不景氣的就業市場和海外的更明朗前景使他們不得不這么做。如今在孟買工作的薩米爾稱:“這里的市場潛力巨大,人們每天會想出很多有創意性的點子。”
長期以來,不發達國家的人才流失嚴重,大批人才來到了西方,從來沒有間斷過。但如今,這種趨勢正在發生逆轉,重新返回到中國和印度的人士越來越多。一些學者和商界領袖認為,這對美國而言,并非是壞兆頭,這些年輕的企業家和高學歷的專家在海外播撒在美國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與此同時,他們還可以將在海外學到的經驗再帶回美國,這種模式成為“人才循環。”
美國政府并沒有收集移民后代返回祖籍國的人數,但有專家表示,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回到祖國的美籍外國人,可以利用自己在美國學到的語言技巧和文化知識,簡恩就是一個例子。出生在德克薩斯的簡恩和丈夫在2011年回到印度,她說自己感受到祖國的創業力量,如今擔任舞蹈指導的她稱:“我們被一群渴望嘗試新事物的人包圍著。”
當許多移民后代做出離開美國的決定時,他們的父母感到驚訝甚至憤怒。出生在中國臺灣,美國長大的李杰森在求學期間曾經告訴父母,自己想去香港,但后者拒絕給他支付機票。從此以后,李杰森在上海學習,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外貿公司,父親的反對聲也變小了。
2009年,瑪格蕾離開美國時父親極力反對,她說:“對他而言,搬到中國是一種瘋狂的舉動,”瑪格蕾表示,自己從康奈爾大學畢業后正逢經濟衰退高峰,沒有在華爾街找到工作,隨即她搬到了上海,在一家管理咨詢公公司擔任管理人員。“我不知道在海外呆多久,可能會往返于中美之間,也可能會在中國長住下去。”“如果在中國事情一切順利的話,我能在事業上大有建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