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說:大學必須藉研究鞏固其全球化地位。
本(2011)年3月14日,南韓基金會(Korea Foundation)以「哈佛大學看高等教育全球化(Global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Eyes of Harvard University)」為題,在首爾舉行論壇,請到哈佛大學主管國際事務副教務長、同時也是該校墨西哥研究安東尼奧?馬德羅講座教授(Antonio Madero Professor for the Study of Mexico)的岳格?艾?道明谷耶?(Jorge I. Dominguez)擔任主題演講人。
道明谷耶茲說,研究型大學應將它的使命定位為知識的生產者、應用者、與傳播者。研究型大學為達成這項使命,或為恪盡它的存在價值,必須擁有六大自由,若從反面解釋,也可以說務必戒絕六大干預:(1)避免教會(宗教)干預;(2)避免國家(政府)干預;(3)避免捐助者干預;(4)避免本校自身的傲慢;(5)避免本校行政管理階層的干預;(6)避免受限於本校過往的是與非。
大學的主管機關與經營者,不論是教會(如某宗教團體)或政府,都不可對大學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及研究的應用訂定任何目標或規范。任何教條、政綱、意識形態,均不可凌駕於大學的研究之上、不可介入大學研究工作。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前蘇聯史達林時代嚴禁大學從事基因遺傳研究,就是這個緣故,導致前蘇聯物理科學成就非凡,生命科學乏善可陳。
又如二十世紀1950年代,哈佛大學對主張共產主義人士的長期迫害,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實例。因此,所謂避免政府的干預分兩種,一是政治教條的干預,一是人力資源市場的保護主義;後者特指大學招聘教師、研究人員、及選取學生時,不能限制須持某國國籍,而應以是否具有最佳能力為選才基準。
大學需要捐助者的經費支持,但大學招收什麼學生入學、大學對所獲經費如何分配使用,均不受捐助者左右。大學應該主動為研究募款、尋找經費來源,但所從事的研究項目,絕不限於有經費才研究,沒經費就不研究,也不應只從事捐助者所支持的研究項目。大學應自由研究、自由出版、自由討論分析,不受捐助者的干預。
大學應戒絕自大,不可傲慢到以為只有本校的教職員是最優異的;大學遴聘新教職員或辦理教職員升遷,固然可從校內物色、提升,但也應從世界各地徵選最適才適所的人。再者,教職員間的相互探討、評比也是同等重要,特別是論文發表前或專著出版前,都必須先通過同儕間的充分批判與修正機制。大學里的任何研究計畫,都應經歷教職員間的共同研討、彼此審查,而這正是大學之所以能持續存在與卓越成長的核心。
學校名稱:墨西哥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所在位置:英國,Cambridge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209年學歷:語言 預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8396人院校地址:Cambridge Admissions OfficeFitzwilliam House32 Trumpington StreetCambridgeCB2 1QY,United Kingdom8274
學術自由必須以教授為中心。換言之,唯有教授本人可以決定自己要從事什麼研究、規劃如何作研究、決定研究的理論依據為何,絕不受所任職大學行政管理當局任何部門、任何職位人士的干涉,沒有人可以命令或強迫教授去從事他所不想或不樂意作的研究。
大學還必須不受制於它的過去,也就是不陷溺在它自身所發生過的或好或壞行為里,應能找出以往作過的錯事,承認它,并痛下決心把它改正過來。歷史上,哈佛大學也曾犯過可恥的錯誤,如惡意歧視非洲裔美國人、猶太人、女性;但今日,哈佛人會很驕傲地說,已痛改前非,不再重蹈覆轍;更重要的是,哈佛大學行政人員必須向社會大眾公開承認犯過這些錯誤。
道明谷耶茲教授在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特別指出,上述六大自由或六大必須戒絕的干預,不是研究型大學達到全球化的唯一途徑,尚須配合其他許多條件,而其中最關鍵的是人才的遴選,不論是聘請教職員或核發學生入學許可,都必須依據他們的能力,擇優汰劣,最忌諱盲目地以國籍為遴選標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