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近來解散一所位於倫敦地區學術表現不佳(underperforming)公立學校Downhills小學的管理委員會,教育大臣并言明希望該校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Academics)。此舉不僅導致該校校長辭職,也引發許多家長的不滿聲浪。 在英國,學校管理委員會(school governing body)實際負責學校行政督導、人事及評監權責;除校長外,委員會成員大致包含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及地方教育當局代表等。
已有百年歷史的Downhills公立小學,歷年經教育標準局(Ofsted)視導評定辦學成績不理想,無法達到應有的教育標準,該校曾於2005年被教育標準局評定需要介入特殊改善措施,另於2010年評定為需要顯著的改善,如今再經教育標準局評定,需進行特殊改善措施後,教育部於今(2012)年三月解散該校管理委員會,重新指派高規格的臨時管理委員會接管該校行政運作,并強力要求其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此舉引發數百名學校家長、支持者、地方議員及校友們於上月底參與抗議游行,抗議者透過合法性行動,表達對政府強行要求轉型公辦民營學校的不滿。 雖然長久以來教育部皆有權解散學校管理委員會,但在之前工黨政府執政期間,從未曾動用過此權力。本次解散Downhills小學學校管理委員會之前,聯合政府已動用兩次的解散權。教育部認為當學校未能達到標準時,應介入改善,要求其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教育部發言人指出,Downhills小學的辦學成效無法達到可令人接受的教育標準,學校的領導、經營管理與監督的能力,已無法為學校帶來改善與進步,反而使學生邁向失敗。教育部派駐臨時管理委員會提供該校檢討進改善所需的領導人力及專業知識。另外,并將與學校相關人士共同商討是否轉型為Harris Federation公司旗下的公辦民營學校(注1)。 英國衛報更進一步指出,該校臨時管理委員會中有兩名代表,系來自政府所偏愛的Harris Federation公司成員,并且是教育大臣的好友。該報指出,因此在聯合政府激烈的權力運作下,該校幾乎將成為Harris Federation旗下的第14所公辦民營學校了。而Downhills小學本身,則透過先前管理委員會申明其立場:「任何學校的重整再造(轉型公辦民營學校),不應該是來自外力的介入,除非直到與家長、員工及社區有完整的商討後才能決定」。然而,教育部認為來自公辦民營資助單位的外部挑戰與支持,是改善學校擺脫表現不佳的最有效方式。 近來,教育部大臣鼓勵學校脫離地方教育當局的控管并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尤其強加要求學術表現不佳的學校轉型;而Downhills小學的事件則成為這波反對政府強行擴張英格蘭小學公辦民營化的主要焦點。回顧英國教育改革,自1980年代教育改革法案推動後,中央政府開始削弱地方管理當局的權力,一面將權力向中央集中,另一面同時向學校權力下放,實行學校的自主管理政策。而此次政府的作為,卻凸顯出中央政府直接介入干預學校行政自主的權力拉扯關系。不僅顯示出中央政府直接苛責學校管理委員會及校長負起辦學績效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凸顯出聯合政府對於表現不佳的學校,開始強力介入要求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公辦民營學校本身即為一富有爭議性的教育政策,如今再由於中央政府強力介入轉型一舉,引發更多反彈。 即將失去管理學校權力的倫敦Haringey地方教育當局則表示,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一直無法提出能證明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有助於學校表現的證據,該政策并非一『證據本位」的政策,難以說服公眾及地方當局。
根據最新的教育部統計報告指出,在去(2011)年GCSE考試中獲得A*至C成績者,非公辦民營學校有百分之60的學生,而在公辦民營學校中僅有百分之47,此數據顯示出公辦民營學校學生學術表現并不比非公辦民營者來得更好。因而,究竟要求表現不佳的學校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是否為一有效的政策,尚待時間的證明。然而,對於推動教育行政策的行政機關而言,是否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服公眾、支持所欲推行的政策,確保政策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則是教育行政人員應即反思之處。
注1:Harris Federation公司是教育部偏愛的公辦民營學校贊助公司,該公司已協助倫敦地區13所表現不佳學校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如今其中8校已被評定為杰出學校。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