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武吉布朗墳山中一些先賢墳墓因該地段發展而需遷移,陸路交通管理局19日公布穿過武吉布朗的新道路詳情,受影 響的墳墓是3746個,比之前估計的5000個少,其中具有文化歷史價值的約有17個。華社代表和學者建議,為受影響的先賢墳墓建立名人墓園,讓武吉布朗 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得以傳承。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福建會館文化組副主任杜南發受訪時說,從傳承歷史文化角度看,會館希望整個武吉布朗能完 整保留,但新加坡土地有限,需要權衡保留過往和發展未來。他認為,華人的傳統是小我服從大我,只要發展方向是為國家大利益著想,就應該以大局為重。早期就 有不少墳山為城市發展讓路,以碧山為例,要不是當時遷移墳山,就不會有碧山市鎮,為幾十萬人提供居所。
杜南發說:“能兩全其美當然最好,但遇到不能的時候就需要有取舍。在這個交叉路上,我們要看這塊地是否非用不可,如果發展是有意義的,小我就要為大我犧牲,不過得確保作出的犧牲是有價值的。”
為發展讓路同時,尊重歷史文化同樣不可忽略。杜南發認為,在發展這個地段前,應對武吉布朗的墳墓做完整記錄。他說:“很多東西能保留就該保留,如果不能,最低限度是進行記錄,這比讓它們淹沒在歷史中要有價值多了。目前政府也有在這么做,這是好事。”
充分記錄后,杜南發認為,應該由獨立的學術委員會鑒定哪些先賢之墓,或者是能反映新加坡墓葬文化的墳墓值得保留。如果發展能繞道而不影響這些墳墓固然最好,不得已要挖掘的,則可以集中搬遷到武吉布朗中的一個地點,建立一個名人墓園。
他說:“目前比較逼切的是這次路段的落實,涉及了新加坡文化史和中國近代史重要先賢邱菽園的墓地。他是一位標志性歷史人物,必須認真與慎重處理,如可能應先以專案優先處理,以免將來悔恨莫及。”
歷史學者柯木林也希望,把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墳墓,例如薛中華、邱菽園等人的墳墓集中搬遷到一個先賢陵園。他說:“薛中華和他的族人創造了新加坡的很多第一,比如建造第一個華人廟宇;邱菽園則為新加坡帶來文化氣息,他們的墳墓都有很高的保留價值。”
柯木林指出,在英國、法國、中國等地,人們為了保留古跡,不惜把整座大樓拆了之后搬去別處,當局可以效仿這樣的做法,搬遷有價值的墳墓。他說,武吉布朗會分階段發展,一些地段最終可能不受影響,可以在那里建立先賢陵園,方便人們憑吊。
杜南發還建議,在名人墓園旁設立類似墓園文化館的地點,存放有關武吉布朗資料,供人們研究使用。“這樣的做法較切合實際,也符合發展需要,并能對歷史文化有所保留和尊重。”
國家文物局受詢時說,文物局認識到武吉布朗的文化遺產價值,并在和市區重建局等其他政府機構合作,想辦法記錄這些的文化遺產;文物局將在稍后分享更多細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