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行程要價3萬元 家長希望優化線路 多些學習和參觀名校內容
“去找旅行社報名修學游吧,擔心旅行社不具備專業的教育培訓能力,孩子在海外所謂的修學游變成狂歡游;去找專業培訓機構,又擔心沒有組織旅游的能力,擔心孩子太多會出問題。”盡管距暑期還有3個月時間,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為即將出國留學的孩子們準備“微留學”的行程了,但參差不齊的修學游讓家長們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線路和產品。“微留學”為留學做“皮試”被稱為“微留學”的修學游,是指學生歷時兩到三周,到海外參加“世界名校游”,住在學生宿舍或寄宿家庭,體驗國外學校的特色課程。隨著學生留學潮的到來,各種暑假修學游產品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青睞。據了解,外國的教育模式和中國的教育模式存在差異,例如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等,這恰恰是中國學生比較欠缺的模式。為避免“水土不服”,提前體驗“微留學”的修學游可以令學生提前體驗留學氛圍,借機感受國外的教育模式和環境,判斷自身是否適合留學。家長抱怨難選到心儀線路朱女士的孩子小彭今年讀高二,她早早就做好了計劃,孩子高中畢業后就直接送到澳大利亞留學。“很難選到合適的線路。”朱女士抱怨道。據了解,小彭就讀的學校每年都會給孩子們推薦一些留學線路,“這些線路我拿過來一看,都是一些培訓機構弄的。”朱女士說,“比如澳大利亞的線路,基本上以名校為主,也會有一些旅游景點讓孩子們去開闊眼界,但我比較擔心的是,這些培訓機構有沒有組織旅游團的資質?一個團有幾十個孩子,如果沒有組織能力和經驗,很擔心孩子旅途中出現什么問題。”對于旅行社推出的“微留學”,朱女士同樣抱觀望的態度,“旅行社具備組織能力,但是否具備教育能力?”朱女士說,“盡管旅行社承諾除了導游外還配備一個專業的老師跟隨,但這些老師也都是旅行社請的,他們過去更多是為了游玩,有沒有精力精心教導孩子體驗國外的高校生活?”“修學游”會變“狂歡游”?朱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無論是“微留學”還是“修學游”,從線路安排來看,基本上都是上午有一些課程,下午游覽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部分線路安排寄宿家庭體驗當地文化,有的甚至還會安排購物點。但實際上,游玩的性質很可能會大大超過“修學”的因素,從而導致修學游變成“狂歡游”。一位家長曾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孩子參加修學游的故事。孩子從歐洲“修學游”回來后表示“玩得很high”。原來,導游老是帶這些孩子們去那些好玩的購物商店去買東西,這些孩子們基本上沒有什么消費概念,將隨身帶的錢都購買了玩具,一群孩子們在國外玩得開心極了。不少旅游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認為,其實出國就是為了增長見識,所謂的修學游很大程度上是掛著“學習”的旗幟讓孩子去旅游而已。“如果是為了讓孩子增長見識,不妨家長帶著孩子去國外,抽出一兩天時間去名校看看就行了;如果是為了讓孩子放松一下,不妨帶孩子直接去旅游就行了。”“微留學”花費一點不“微”雖然是“微留學”,但花費卻一定都不“微”。記者看到,短短十多天的行程,要價基本上在3萬元以上,比普通的旅游團要高出30%。“微留學”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語言能力,二是適應當地的人土風情。但記者發現,短短十幾天時間,很難達到上述兩個目的,而且花費又很高。比如一個14天的英國修學游線路,有3天時間是在往返的飛機上,15課時的英語課程集中安排在抵達倫敦的第3天至第7天上午,下午均安排了緊湊的游覽項目;第2至第7天安排在當地居民家中住宿,但其中只有3天是與當地居民共進晚餐,其余時間都是回來住宿轉天又得匆匆趕往學校。記者又查詢了幾條修學線路,發現情況基本相同,旅游占去多數時間,有的線路還把購物項目也列了進去。執教英語多年的專家表示,不要奢望短短十幾天就能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集中填鴨式灌輸英語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