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多海外院校官網上公布的入學標準不一定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因為在實際錄取操作中,那些所謂的“硬性指標”可能因人而異地做調整,要求或抬高或寬松。比如語言成績,學校通常要求托福或雅思至少達到多少分,但在一些冷門專業的招生中,或是校方認為一名申請者在某方面的特色被看中,那么語言成績略差一點也會被額外錄取。
二、海外學校一般都設置幾輪招生,第一輪面試官通常會為了控制名額而較為嚴格,因此錄取量不會太多,而到了后兩輪,則可能為了平衡錄取人數而適當放寬要求,于是造成明明兩位申請者學術成績和各方面背景都差不多,后申請的人卻得到了機會。
三、有人認為通常校方代表或者面試官一定就是“老外”,其實不盡然。很多學校為了與國際學生溝通方便會聘請華裔或其他國籍的員工。某個海外名校在中國設有香港總部,全權負責中國區招生,30多位校方代表統統都是華人。學生在面試說明會或教育展會上只認“金發碧眼”的老外,殊不知這些人可能只是根本不懂招生事宜的校方工作人員,而真正的招生官員卻被忽略了。面對海外院校面試時碰到“中國面孔”千萬不能輕率大意或不以為意,他們很有可能是掌握大權的正宗招生官員。
拿美國院校來舉例,排名前50的名校都相當熱門。除了受國內學生追捧的“排名熱”,還有一個“城市熱”,就是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和一些現代化程度高的城市是學生們的首選,如美國東西兩岸、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等地。其實這樣的參照并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留學專家特別提醒各位家長和學生:去美國留學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了解哪個地方適合自己的留學規劃和相應預算。消費水平低的地區,學費只有2萬美元一年,而昂貴的熱門地區則可能高達4-5萬美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