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做東西是時尚的,概念性的設計產品,誰做呢,農村婦女來做。誰買呢?藝術家、設計師買、中國人買、外國人買。
解說:說話的人叫張會祥,大家都叫他祥子,他要把農村婦女做的東西賣給藝術家和設計師,這聽起來有點不可能,但這就是他正在做的事。祥子在五道營胡同開了一家小店,這一天記者慕名而來,小店的門臉很低調,只是在墻上貼著一塊橘黃色和白色相間的牌子,上面寫著英文名字。記者推門而入,看見祥子正在和一名外國人嘰里呱啦地說英語。采訪之前就聽說了祥子是一個從加拿大回來的海歸,仔細打量著祥子的穿著,頭上戴著一頂黑呢的貝雷帽,配一副黃邊眼鏡,上身穿著一個黑色的大披肩,褲子是由黑色和各種深綠色圖案的布塊拼成的,再來環顧這家面積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靠墻的一邊掛著一排用拼接的布料做的衣服,這些拼接布料的顏色要么是同一色系的,要么就是不同的顏色在一起撞色,看起來真的挺時髦的,它們都出自巧婦之手,這些巧婦就是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的妻子。
祥子:拼布的整個過程是在金盞鄉皮村執行的,那是一個同心互惠農民打工社區,去那兒的女工,她們是丈夫來北京打工,這些媽媽她基本沒法工作,因為要只顧孩子,我們就跟她們共同構建一個合作社,讓這里的婦女至少有一個收入,我們這些東西都是舊衣服拼的。
解說:用舊衣服拼成新布料,既節約了資源,又為留守的女工創造了崗位,這些留守的女工們縫制的拼接資料,在來到祥子的小店之前還要經過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由專業的設計師設計制作,設計師就包括在服裝設計圈內小有名氣的云夕。
祥子:這些就是云夕設計的。
記者:云夕,她這一件衣服如果放到別的店里那得賣多少錢?
祥子:她做一件冬天的大衣可能在五千至于七千左右,現在國際比較有名的一個設計店里面。
解說:經過品牌設計師的設計,留守女工們做的布料就這樣升值了,這些布料做成的衣服也是在小店里祥子最得意的作品。別看祥子的小店只有十幾平方米,有句古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誰不在深有龍則靈。祥子依托著這個小店可是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說他在北京郊區幫助捐建了一家專門面向農村婦女的書屋,而捐助人則是在遠在英國的一群小學生的母親。
祥子:農村書社是我們前段時間在北京郊區農村做的,他們你說貧困呢,不是那么貧困,你說婦女能看書嗎,家里沒書。當時我建這個合作社有一定的限制,因為是一個英國私立小學那些小孩的媽媽捐的錢,所以這個圖書社必須讓這些小孩的媽媽能有能力去拜訪這個圖書社,所以我們選了北京附近,一個是在司馬臺那邊,另外一個是在懷柔那邊。
記者:你是怎么找到英國私立小學的母親給捐錢呢?
祥子:她們就找到我了,她們就相信我,就說我知道這些信息怎么去把這錢做得更有意義。
解說:祥子說自己就像媒婆一樣牽線搭橋,他還曾經把留守女工們縫制的拼布小被,送給印度當地一些貧困家庭的嬰兒們當襁褓用。
出生在東北的祥子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后知道想要回到北京做什么,他對自己的小店充滿信心。
祥子:我們去也是給印度的,做一個項目,我們做拼布被,朋友投這個錢做,我們是讓殘疾婦女和農村婦女給印度小孩,特別窮的人做。因為印度他們的小孩不剪期待,要等胎盤出來才剪臍帶,當時家里窮的連一個包孩子的布都沒有,所以說我們做的東西就是給她包孩子小布小被,在中國殘疾婦女能賺到一筆小錢,但是印度的貧困小孩,他也能得到公益的幫助。
解說:祥子回國后做的這些事,和他在國外的生活截然不同,回國之前,祥子是加拿大一家電信公司的項目經理,生活穩定,用他的話說就是可以安度晚年。那祥子為什么要放棄在加拿大的一起,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一起回國,在北京的老胡同里開一家小店呢。
祥子:人到了一定的階段,可能會有一種反思,在國外生活了十年,在那邊可以很安逸地過晚年。但是我感覺我必須得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個有趣的概念就是能跟不同的人去做事情,但是不同的人我可能關注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弱勢婦女群體。
記者:你是怎么漸漸把目光轉移到了這些農村婦女的身上呢?
祥子:我愛人在中國做學者,研究女性文學的,她接觸到吳清老師,吳清的那個技能培訓中心是專門在中國貧困地區給貧困婦女,在北京她那個學校里做一周或兩周的培訓,她已經70多的老人,她一直在傳播這個概念,我想70多歲的老人都可以去全職做這件事情,我說我們應該做一點好玩的事。
解說:好玩的事,在祥子的詞典里,好玩是個什么概念呢。
祥子:我就想做一件事一個項目能把我的想法、幫助、設計,等跨界的東西都結合在一起,甚至跨國、跨文化,我感覺這對我來說一個非常好玩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在想一直努力去做這個事情。
解說:抱著滿腔熱情毅然回國,祥子開始實踐自己的想法,但是顧客對于他的熱情并不買賬,在采訪中祥子說,他小店里每件商品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但他現在卻不太愿意講起這些故事。
祥子:我們賣的產品都是背后有故事的,后來我不想宣傳這個故事,我想推銷這個故事,感覺是逼人買東西,不會做長久的,所以我們要把產品做好,我想做以產品說話,不是以背后故事,誰窮人誰貧困,不喜歡的人不會買的。
記者:您就感覺這兩對耳環特漂亮是嗎?
顧客:是啊,我買的是耳環,我又不買他的故事。
解說:為了能繼續實踐自己的想法,讓小店能夠持續運營下去,祥子必須轉變思路,畢竟自從2009年7月份小店開張以來,頭三年,祥子不掙錢到貼錢,這對一個有著兩個孩子的中年父親來說,壓力有點大。過去三年,一直是妻子在支持自己的事業,祥子說今年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贏利,他都設定好目標了,要給店里的售貨員王琦和自己各掙一輛車。
祥子:關注農村弱勢婦女,這個主題根本沒有變,但是我們必須把這個項目得做成持續性的,所謂持續性的我們一定要有收入,否則的話,員工都沒有了,店就開不上了,對吧。有一個口號,我們要賺給王琦買一個QQ,我自己買一個自行車都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