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相親節目或者婚介機構中,海歸的面孔越來越多。許多留學生偏向于在國外“鍍金”后再回國找對象,因此與普通人的擇偶觀相比,相親的海歸們年齡偏大,多集中在30歲左右。而父母的意見和價值觀念相近與否成為擇偶的重要參考標準。
現狀:不愿與外國人相戀海歸加入相親大軍
據 山東《齊魯晚報》報道,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出國熱開始在國內顯現,而對于80后一代而言,選擇出國接受高等教育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如今,隨著80 后逐步達到適婚年齡,在國內許多大型電視交友節目或者交友網站上,人們常常能看到海外留學歸國的80后年輕人征婚,而在青島這個每年有眾多留學生出國、回 國的城市,海歸相親者也日益增多。
24歲的李哲(化名)是青島本地人,兩年前通過學校的“2+2”項目到俄羅斯海參崴出國留學。如今,學成歸來的他多次被父母、親戚介紹去相親,雖然不是很想參加,但為了不讓家人為難,他每次都會與對方見面。
李哲稱,他出國的時候,班里的16個同學來自國內各個地方,起初他和同班的一名自淄博的女生交往,關系比較融洽,可隨著了解加深,兩人發現性格有不和之處,并且在回國后就是否一起回青島的問題上不能達成統一意見,于是兩人便分手了。
“我留學后肯定要回青島,所以還是先找本地人或者能一起在青島待的人,但我肯定不找外國人。”李哲說,他不喜歡找外國女朋友,主要是因為在溝通上不順暢,而且兩國人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理念上有差異,交往起來有隔閡。
與 李哲不情愿相親不同,從英國留學回來的28歲的趙芳(化名)現在正在婚介公司的推薦下,積極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據熟悉趙芳的朋友介紹,她在英國留學了8 年,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學業上,剩下的時間也不過是與中國同去的伙伴聚聚會或者參加一些實踐活動。由于不主張找外籍男友,因此從出國留學至今,趙芳一直 沒有談戀愛。
調查:海歸多剩男、剩女擇偶條件普遍較高
24日,齊魯晚報記者(以下統稱為記者)調查了島城幾家婚介機構了解到,最近兩三年,希望通過婚介機構找到另一半的海歸越來越多,且年齡多集中在27歲至36歲之間。
“目 前在我們機構中,相親的回國留學生占到總相親人數的20%。”島城一家婚介機構的王經理說,海歸相親者的比重在近兩年有所增長,其中一部分人是在父母的建 議下,到婚介中心登記相親;有一部分人則是主動到婚介中心登記。從男女比例來看,女生占據多數,而從年齡上來看,男生年齡普遍偏大,集中在30歲左右,女 生年齡多集中在27歲左右,兩者中也不乏35歲以上的人群。
為何留學鍍金的海歸成了剩男、剩女呢?
王 經理介紹,由于出國留學的人家庭條件都比較好,且留學者自身的學歷高、見識廣,在選擇對象時,不可避免會出現挑挑揀揀的問題,擇偶條件相比家境一般的人會 高一些。一般而言,海歸女比較看重男方工作、收入、家庭環境,而海歸男比較看重女方的形象、修養以及性格。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相親的隊伍, 海歸要找到合適的人選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如果不計算時間成本,他所在的婚介中心海歸相親成功率達到90%。
《不愿與外國人相戀 剩男剩女海歸加入相親大軍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出國留學網http://www.)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