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教育改革委員會會長Prawet Wasri 對教育改革方針表示,近幾年來政府盡力改善泰國的教育制度而不成功,因為相關過程較復雜。100年以來的泰國教育制度因受西方影響,西方人認為泰國人沒有知識,故將西方學習方式(背誦書本方法)引進泰國,但西方的背誦學習方式已過時,泰國人們卻仍然運用。模仿西方的學習方式除了不入時,還讓泰國人缺乏自己的文化根源。
P會長繼續表示,背誦方式使學生不能學到真正的現實生活,與古人對比,古人的知識來源系由大自然中學習、而文化來自我們的環境,如:泰國以前的建筑為高腳屋,泰國古代民居采用此方式建筑,與它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有關,雨季時常是連日暴雨,洪水泛濫導致泰國傳統的水稻品種會在洪水時浮在水上,然而此傳統知識,多數現代泰國人都不知道。
教育不能教導泰國人真正的認識自己的國家,因為泰國學習制度教人背書,以考試方式獲得畢業證書,赴國外留學并歸國工作,然而泰國人并不了解既不認識自己的國家。上述人員包含下列5種職業:政治家、學術家、商人、公務員及宣傳媒體。他們是泰國社會的主要結構族群,但這樣的情形確是目前社會的弱點。
教育改革為何不成功,因為人民尚未改變想法,相關學習沒有以生活為主軸并以此改進并充實學術的內容。目前所教授最好的教育是1.社會教育,學生學到如何與其他人相處;2.古代傳統知識的傳授;3. 技能知識。
以上3項知識,學生無法於學校內學到,目前的教育制度未能強化到泰國社會。因人民過度重視大學文憑,反忽略技職教育的重要性。故未來應規畫將技職教育及社會學納入基礎課程,以讓學生有實作技能與知識。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