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縣教育振興基本計畫推進委員會於2月22日審議縣教育委員會所提2012~15年度的施政計畫,同意該計畫所列:認識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培養學生養成勤勞工作的價值觀、以提昇就業意愿并重視道德教育。該施政計畫內容將於3月舉行的教育委員會定期會議定案。
縣教育委員會於2009年及2010年間擬定縣教育振興基本計畫,列出60個施政目標,較重要的有:提昇較全國平均值為低的國中小學學力及體力、改善較全國平均值為高的校園暴力事件及中輟生人數,以達到全國平均值為目標。
縣教育委員會當日并於推進委員會上,報告2010學年度問卷調查全縣國中小學學生的結果,其中認為「其他同學有較自己優異的地方」的國小學生有70.9%(全國平均值74.4%)、國中生有62.9%(全國平均值63.1%);「對未來抱有夢想及目標」的國小學生有84.1%(全國平均值86.8%)、國中生有71.4%(全國平均值71.7%),均較全國平均值為低。
推進委員會建議,必須提供讓學生可以發揮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及技能的機會及場所,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學校附近的社區即為學生發揮才能的地方,應加強學校與社區的互動關系,另一方面教師適度的稱贊學生,也很重要。
駐外單位:駐大阪辦事處文教課綜合摘要資料
學校名稱:荷蘭科廷科技大學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所在位置:澳洲,珀斯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67年學歷: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34000人院校地址: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PO Box S1512,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6845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9106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