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大學的數量在1990年後快速成長,從原本的2所增加到目前的52所,但是品質卻沒有同步提升。依據教育部2月8日所公布的資料,目前招生中的公私立大學總計有119個學院、1,573個學系,其中經「國家高等教育評監認證中心」(Aneaes)評監通過的系所不到20個,比例約1.2%,其余超過1,500個沒有認證的科系中,絕大部份根本沒有申請進行該項程序,換言之,校方沒有信心能通過評監。
教育部次長席門內斯(Francisco Gimenez)指出,依據現行法律,該部既沒有權力強迫高等教育機構接受評監,也沒有權力過問它們的品質,然而卻必須核發畢業證書給畢業生,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等於是盲目地頒給學位,完全不知道各校的授課時數、課程內容及學生成績是否真的合乎規定。教育部高教司司長莫里尼哥(Jose Nicolas Morinigo)則認為高等教育不能再繼續渾水摸魚,參加評監是邁向未來的唯一出路,國內高教機構必須達到「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訂定合格標準,才可能具有競爭力。
教育部派駐Aneaes的代表羅德里格斯博士要求政府建立一套機制,強制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接受評監,而目前通過評監的科系均屬國立大學,至於私立大學則只有天主教大學一所。他指出歐洲高等教育并沒有強制的評監機制,但是為了建立信譽,所有學校都自動申請并通過評監。此外,羅德里格斯博士也要求強化Aneaes的行政能力,否則以現在每年二個科系的速度,需要700多年才能評監完所有1,500多個科系。
巴國現有大學中超過八成為私校,70%的大學生就讀於私立大學。此外,高等教育機構還包括了364所學院(含120所師范學院,206所技術學院及38所其他領域的學院)。自2010年起,巴國最重要的國家獎學金-「伊泰布獎學金」-只頒發給就讀於評監合格系所的申請者。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巴拉圭大學生的受教品質缺乏保障 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