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西雅圖市區南方45分鐘車程的青河社區學院(Green River Community College)在海外并沒有甚麼特別的學術聲譽,也沒有世界皆知的好名聲,但這間學校今(2012)年卻有1,400名國際學生注冊就讀,而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經由海外仲介所招募入學,這些海外仲介可因此獲得入學學生第1年學費美金9,732元的百分之十五。
這間學院實際上地處華盛頓州Auburn市,其國際課程的副主持人Ross Jennings說:「對於我們學校來說,透過廣告或是參加招生博覽會都不太可能吸引到學生,因為對於大多數的國家來說,他們對於先念兩年社區學院以後再轉學到4年制的大學這件事,根本是前所未聞。所以我們需要有了解我們這間學校、并且知道我們在做甚麼的仲介居中協助。」
在美國境內,依仲介轉介學生的數量來給付傭金給仲介是違法的。這個做法在20年前就被法律禁止了,因為當時仲介因此浮濫地轉介任何他們可以招募到的學生,全然不顧這些學生的學習潛力。
但是給付傭金給招募國際學生的仲介,則是高等教育圈一項雖然具有高度爭議性、時常受到熱烈討論,卻并非不合法的慣行手法。
美國大學注冊招生人員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s Officers)的副執行主任、同時也是最猛烈抨擊仲介酬庸陋習的評論人之一Barmak Nassirian說:「當你請人代你干活,而這個人如果沒有帶活口來給你,他就沒有飯吃,你就可以想像將會有多可怕的後果。」
去(2011)年春天,國家大學招生諮詢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的董事會對該協會會員發布了一項草擬的政策,該政策反對各校使用收受傭金的海外仲介來招募國際學生。該草案指出:「雇請以招募學生數量計算紅利、傭金或其他業績獎金的招生仲介,將會造成一個充滿欺騙和利益沖突的環境。」
但是有雇請或是想要雇請招生仲介的會員機構反應非常激烈,致使該協會未能立即批準該項草案,而是組成一個委員會開始研究這項議題。這個委員會由華盛頓大學的Philip A. Ballinger主持,將在3月召開第一次會議。
公立及使用公有地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ublic and Land-Grant Universities)的主席Peter McPherson,就是要求國家大學招生諮詢協會重新考慮該政策的人之一。他在一封寫給協會的信上說,既然付傭金給仲介已經成為英國及澳洲大學招生時的標準慣例,禁止協會會員雇請仲介只會讓美國的學校機構,尤其是小型的學院,更難在全球高等教育的市場上競爭。
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國際教育的副主任、同時也是2008年成立用以訂立招生自律規范的美國國際招生協會(American International Recruitment Council)的董事之一Norman J. Peterson說:「使用仲介的作法并不會因此消失。如果國家大學招生諮詢協會禁止這個作法,我想有些學校機構會直接退出該協會,甚至有些學校可能控告協會妨礙商業活動。」他說:「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方式去提倡符合倫理的招生手法,而不是不切實際地試圖把時鐘往回撥20年。」
(駐舊金山辦事處文化組 編撰)參考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仲介業在海外違法招募國際學生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