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讓我驚嘆的,不是街頭巷尾眾多的電影院、面包房,也不是成百千種的奶酪,而是無論在哪一個地鐵站都能看到獨自出行的盲人!特別是,相對于倫敦這樣的老牌地鐵都市,巴黎地鐵系統設計真的不是最方便的。首先,絕大部分巴黎地鐵車門與站臺之間都有很大空隙,上下車必須留意。其次,巴黎很多市中心地鐵站都沒有電梯。另外,一般樞紐站各線路的站臺相距都很遠,中間的地下通道往往錯綜復雜,不要說盲人了,我時而也會走丟。
巴黎的地鐵站
每天和這些自信獨自出行的殘疾人并肩而行,讓我想到諸多社會學研究都反復強調,增加殘疾人在公共場所的“可視”性是保障殘疾人利益的關鍵。也就是說,社會對殘疾人的排斥與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殘疾人的活動空間被限定在一個范圍,使大眾無法了解殘疾人的生活,缺乏和殘疾人溝通的機會。對殘障世界的陌生與無知才是使殘疾人被視為避之不及的“怪人”的罪魁禍首。所以在歐美,你會發現很多政府或非政府組織都鼓勵殘疾人找工作,鼓勵殘疾人出行、出游,鼓勵殘疾人像其他人一樣生活。盲人道、輪椅坡這些給“顯性”殘疾人建立的公共設施的齊全程度,在歐美是一個城市文明評級的標準之一。在大學這類機構里,院系是否有對情緒障礙、失讀癥甚至是口吃等一些“隱形”問題的輔助措施,也是大學水準的評判內容。
學校名稱:英國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 所在位置:日本,八王子市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8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預科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27479人院校地址:6523
不過,西方對殘疾人社會關照的建設也不是那么順暢,并非所有城市的殘疾人都如同巴黎的盲人一樣習慣于獨自出行。比如我2005年剛到倫敦的時候,時常聽見英國一些有殘疾的眾議員在廣播里批評倫敦出租車歧視殘疾人,殘疾人往往需要身體健全的助理當替身才能打到車。從那時起,對出租車不得拒載殘障人士立法的呼吁就沒有停過,但這項法律的真正實施,還是從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開始,而這多少還是借2012年奧運會的光。
說起殘疾人社會地位的變遷,不得不提到我和我先生的朋友——湯姆·莎士比亞。湯姆是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的后裔,不過他在英國屢屢做客BBC,卻并非因他是名人之后,而是因為他是殘障社會學的領軍人物。湯姆及其同事突破狹義醫學社會學對殘疾的研究局限,更為深刻地提出了“殘疾”的社會學含義: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陷”,但“殘疾”則是這些肌體、心理或社交功能缺陷中被社會歧視、排斥、壓制的狀況。從這個角度講,一個社會對殘疾人福利的態度,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測試這個社會公平與多文化包容能力的底線和標尺。
學校名稱:英國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 所在位置:日本,八王子市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8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預科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27479人院校地址:6523
與此同時,殘疾人自我境遇的改善對其他人也是一種啟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或情景下成為某種形式的弱勢群體——我想不僅漂泊異地的人,任何希望拓展其生活維度的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受。而這時,那些習慣于闊步走在復雜地鐵通道、自如上下樓梯的巴黎盲人或許是一個借鑒。只有勇于走出自己“安全”的小圈子,行動于公共空間,被看見、被聽見,才能逐漸被理解被接受。
《被看見與被理解:行走在巴黎的盲人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