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造一個和平的教育環境,保障中小學學生免於暴力的恐懼,秘魯教育部將自1月中旬起對已擬議完成的《推動無暴力校園法案》展開為期二周的社會諮詢,以廣徵民眾意見。這項以反霸凌為主旨的法案是由教育部所主導,衛生部、婦幼部暨社會發展部、護民官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都參與了草案的研擬,秘魯心理醫師學會則提供了專業意見。
《推動無暴力校園法案》主要在尋求建立一個地方政府、校務人員及家長之間的合作機制,透過(一)教導學生尊重民主原則及他人權利;(二)對施暴者進行矯正;(三)對受害者采取保護,及(四)對旁觀者施以輔導等多重手段,消弭校園內強凌弱眾欺寡的現象,建立起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令青少年在人格及才能兩方面都獲得健全的發展。
是項法案預計在2月份可獲得國會通過并公布施行,嗣後教育部將通令全國所有中小學依法組成「責任小組」,并發給每校一份校園霸凌行為的預防及處理指南,同時對於小組成員進行必要的職務訓練。依據該法案的規定,各校的責任小組負責對各自學校的學習氛圍進行評估檢討,并擬定暴力行為的事前預防策略及事後輔導程序。對於鄉村地區一些只有一兩名教師的學校,責任小組的成員可包括地方政府官員、家長會代表及社區代表。
教育部政策規劃司司長拉莫絲(Maria Teresa Ramos)指出,該法的精神是防患於未然,強調對施暴者、受害者及旁觀者均投以關注。校方必須及早發現同學之間相處的異狀,當出現二方爭吵、一方以言語攻擊另一方及惡意排擠行為時,責任小組即應介入處理。此外,法案雖也規定各校需配置專業心理輔導人員,但由於國內相關人力資源不足,無法立即到位,因此教育部將另外擬定前導計畫,先在部份學校進行試辦,之後再逐步普及至所有學校。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